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119章 金殿博弈,暗流破局

第119章 金殿博弈,暗流破局(2 / 2)

殿内众臣神色各异,目光再次聚焦杜丰。

杜丰心中冷笑,李辅国这是要以退为进,既彰显自己“大度”,又要将自己牢牢钉在“待罪”的耻辱柱上。

他持笏出班,并未直接回应李辅国,而是面向肃宗,朗声道:“陛下!朔方军捷报,实乃陛下天威,将士用命之功,臣不敢居功。然,臣观此次捷报,乃击溃偏师,并未伤及突骑施根本。且据臣近日研读西域舆情,发现一紧要之事,不得不奏!”

他成功将话题从自身荣辱,转向了西域军情。

肃宗果然被吸引:“何事紧要?”

杜丰沉声道:“臣发现,此番黑姓突骑施东进,其兵锋虽指向安西,然其主力游移不定,似有牵制我安西、北庭兵力之嫌。而其真正目标,恐非拨换一城,而是……连通黠戛斯,切断我安西、北庭联系,乃至威胁河西走廊!”

他抛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结合了玄影传回的关于黠戛斯与摩尼教可能勾结的情报,以及他对地理形势的判断。

“更为可虑者,”杜丰继续加重语气,“据零星商旅传闻,突骑施与黠戛斯之间信使往来频繁,且西域摩尼教激进派,亦在其中穿针引线!此三方若果真勾结,则西域危局,绝非安西一地之事,实乃关乎我大唐西陲全局之安危!请陛下明察!”

他将“突骑施”、“黠戛斯”、“摩尼教激进派”这三股势力串联起来,描绘出一幅更加宏大、也更危险的战略图景!这远比单纯讨论他的“功过”更能引起肃宗的警觉!

果然,肃宗脸色顿变,身体前倾:“爱卿此言,可有实证?!”

“暂无铁证!”杜丰坦然道,“然,兵者诡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若待其合流,则我安西、北庭恐成孤岛,河西危矣!臣建议,朝廷当立刻调整方略,命安西、北庭守军,加强联系,互为犄角,勿再各自为战!同时,速派得力使者,深入西域,查明三方勾连之实情,并设法离间分化!”

他再次提出了具体的战略建议,将自身定位为一个纯粹的、忧心国事的谋臣。

李辅国没想到杜丰竟能将话题引向如此宏观而迫切的战略层面,一时语塞。他若再纠缠于杜丰的“小过”,反倒显得自己不顾大局。

肃宗沉吟良久,目光在杜丰和李辅国之间逡巡。杜丰提出的潜在威胁,确实触动了他最敏感的神经。相比之下,那些关于杜丰的“风闻奏事”,显得无足轻重了。

“杜爱卿所虑,甚是有理。”肃宗最终开口,“西域之事,确需更加警惕。便依爱卿所奏,着令安西、北庭紧密联络,共御外侮。至于遣使探查之事……容朕细思。”

他顿了顿,看向杜丰,语气缓和了许多:“杜爱卿心系国事,朕心甚慰。三司会审之事,既无确凿实证,便到此为止吧。爱卿依旧尽心辅导东宫,为国献策。”

金口一开,笼罩在杜丰头上的政治阴云,瞬间消散大半!

“臣,谢陛下隆恩!必当竭尽全力,以报君恩!”杜丰躬身谢恩,心中一块巨石落地。

他知道,自己凭借对西域局势更深层次的洞察和精准的战略判断,成功化解了这次危机。不仅摆脱了李辅国的构陷,更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皇帝心中“能臣”、“谋臣”的地位。

退朝之后,杜丰步履沉稳地走出紫宸殿。阳光洒在他紫色的朝服上,泛起淡淡金辉。

长安的这一局,他险中求胜,暂时站稳了脚跟。然而,他心中并无多少喜悦。西域的谜团更深,凌素雪的处境更险,而大唐西陲的危机,似乎才刚刚揭开序幕。

他望向西方,目光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

暗流已然涌动,破局之路,仍漫长而艰险。但他知道,自己必须走下去,为了这片江山社稷,也为了那缕仍在远方黑暗中挣扎的星火。下一步,他的目光,必须更深入地投向那片广袤而危机四伏的西域。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