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107章 将相和璧,风雨同舟

第107章 将相和璧,风雨同舟(1 / 2)

深夜的范阳观察使司,灯火通明,如同白昼。肃杀的气氛取代了连日来逐渐恢复的平和,空气仿佛都凝滞了几分。

郭子仪最先赶到,老将军虽已卸甲换上常服,但眉宇间的威严与沉凝丝毫不减。他步入正堂,看到杜丰手中那份染血的羊皮卷,以及杜丰眼中未曾完全敛去的寒芒,心中便已了然大半。

“令公,”杜丰将羊皮卷递过,“北虏动手了。”

郭子仪快速浏览,花白的眉毛紧紧锁起:“两万骑……黠戛斯此番,所图非小!乙室活部一破,奚人恐难独善其身,接下来,便是我蓟、檀二州!”他抬头看向杜丰,目光锐利,“杜帅,情势危急,须当机立断!”

“我已命各军一级战备。”杜丰沉声道,“请令公来,便是要商议应对之策。是主动出击,迎头痛击?还是凭坚城固守,待其粮尽?”

两人正商议间,苏瑾与程元振也先后赶到。苏瑾面色凝重,显然已猜到事关重大。而程元振则睡眼惺忪,带着被惊扰的不满,但看到杜丰和郭子仪那严峻的神色,以及堂内凝重的气氛,也立刻清醒了几分,心中暗自嘀咕。

“程监军,”杜丰没有废话,直接将羊皮卷的内容和当前局势言简意赅地告知,“黠戛斯联合室韦,聚兵两万,已破契丹乙室活部,兵锋直指我大唐边境。范阳及河北,已直面兵锋。”

程元振听得脸色发白,他久居深宫,何曾亲历过此等边患紧急的场面?他下意识地尖声道:“这……这可如何是好?北虏势大,范阳兵力……司徒,郭令公,当速速向朝廷求援啊!”

“援军自然要请,”杜丰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但远水难解近渴。黠戛斯骑兵来去如风,等朝廷援军抵达,恐怕蓟、檀早已生灵涂炭。当下之计,必须依靠我等在河北现有之力,即刻做出应对。”

郭子仪接口道:“监军,敌军两万,看似势大,然其乃联军,号令不一,且长途奔袭,利在速战。我军虽经大战,但主力尚存,更有坚城可倚。若调度得当,未必不能战而胜之。”

杜丰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蓟州以北、燕山山脉的几处关键隘口:“令公所言极是。我以为,敌军初至,气势正盛,不宜正面硬撼。当利用燕山险隘,层层设防,迟滞其锋芒。以精骑骚扰其粮道,以坚壁消耗其锐气。待其师老兵疲,再寻机决战。”他看向郭子仪,“令公久经沙场,深谙兵要,不知以为此策如何?”

郭子仪仔细看着地图,沉吟片刻,抚掌道:“善!此乃老成谋国之策!依托地形,以空间换时间,正是应对胡骑南下的不二法门。可命蓟州、檀州守军,即刻收缩外围,固守主要城塞及险要关隘。同时,遣赵铁柱、张顺等部精锐,前出至燕山南麓,依托山势,建立前哨防线,节节抵抗,务必使敌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血的代价!”

两位军事统帅意见高度一致,迅速定下了“依险固守,疲敌制胜”的战略基调。

程元振在一旁听着,见杜丰和郭子仪并未慌乱,反而条理清晰地布置应对,心中稍安,但依旧担忧:“只是……如此一来,北面州县百姓,岂非要遭受兵灾?”

杜丰看向苏瑾:“明德,安抚使署立刻行动起来。发布告示,稳定民心,告知朝廷已有所应对。同时,组织蓟、檀及北面各州县百姓,有序向南疏散,避开敌军兵锋。沿途设置救济点,提供食宿,绝不能让流民生乱!”

“属下明白!”苏瑾肃然领命,“我即刻去办!”

“军需粮草,”杜丰又看向程元振,语气恳切,“监军,如今是非常时期,河北府库捉襟见肘,前番请拨钱粮,尚未到位。眼下大战在即,将士们不能饿着肚子守城,箭矢不能凭空射出。还请监军以六百里加急,再次向陛下陈情,务必将河北急需之钱粮军械,火速调拨!此外,观察使司将动用一切可动用之资源,包括部分逆产及兴业社渠道,优先保障军需,此事,还需监军予以方便,并代为向朝廷说明。”

杜丰这番话,既将程元振拉入了决策圈,让他无法置身事外,又将筹措军需的责任部分转移到了他身上,更给了他在皇帝面前表现“临机应变”能力的机会。

程元振心思转动,知道此刻若再推诿,一旦边境有失,自己绝脱不了干系。相反,若此事能妥善解决,自己亦有协调之功。他当即表态:“司徒放心!军情如火,咱家岂能坐视?咱家这就去写奏章,八百里加急发往行在!府库监管之事,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司徒可权宜行事,咱家自会向陛下解释!”

暂时稳住了内部,杜丰与郭子仪立刻投入到具体的军事部署中。一道道军令从观察使司和节度使府同时发出:

· 命蓟州刺史固守城池,疏散城外百姓,焚毁城外无法带走的粮草物资,实行坚壁清野。

· 命檀州守将扼守古北口、松亭关等要隘,多备滚木礌石,弓弩箭矢。

· 擢升赵铁柱为前军都指挥使,率陌刀队(已补充部分新兵)、跳荡营及五千精锐步骑,即刻北上,于燕山南麓择险要处设立防线,不惜一切代价,迟滞敌军南下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