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99章 血战破坚壁,星火断鹰翎

第99章 血战破坚壁,星火断鹰翎(1 / 2)

杜丰率领的北伐中军主力,如同滚滚铁流,抵达河北战场,与郭子仪部及先行抵达的赵铁柱前军胜利会师于邢州(今河北邢台)城下。旌旗招展,营垒相连,连绵数十里,军容之盛,为安史之乱以来所未有。两位大唐支柱——功勋卓着的老帅郭子仪与锐意进取的新锐杜丰——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标志着平定叛乱的最后决战即将展开。

邢州城下:将相和衷,砥柱定策

郭子仪的帅帐内,气氛庄重而和谐。郭子仪须发皆白,然目光炯炯,气度沉雄;杜丰英姿勃发,眉宇间既有杀伐决断,亦有对前辈的由衷敬意。

“郭元帅,晚辈德薄能鲜,蒙陛下信重,总领北伐,然军旅之事,还需老元帅多多提点。”杜丰姿态放得很低,言辞恳切。

郭子仪抚须大笑:“杜相过谦了!汝于蜀中、北疆、长安,所建功业,天下瞩目。老夫垂垂老矣,能为国荡涤妖氛,见证后起之秀擎天,幸甚至哉!此番北伐,老夫必倾力相助,唯杜相马首是瞻!”

这位功高盖世却始终恪守臣节的老将,以其宽广的胸襟,彻底奠定了北伐大军团结一致的基调。

军事会议上,杜丰并未独断专行,而是与郭子仪及诸将共同研判局势。史思明闻唐军大举来攻,收缩兵力,以其养子史朝义率精兵五万,固守邢州这座河北重镇,企图凭借坚城消耗唐军锐气,同时不断派人催促黠戛斯尽快南下牵制。

“邢州城高池深,史朝义亦是悍将,强攻恐伤亡巨大。”郭子仪指着沙盘,面露凝重。

杜丰沉吟片刻,道:“强攻确非上策。然我军利在速战,迟则生变。我意,以正合,以奇胜。”他指向沙盘上邢州侧翼一处名为“狼山”的险要隘口,“此处乃史朝义粮道咽喉,守军不多。可遣精锐奇袭,断其粮草。同时,大军围城,昼夜佯攻,使其不得安宁。待其粮尽兵疲,内乱必生!”

此策深得郭子仪赞同。奇袭狼山的重任,自然落在了最擅此道的张顺及其“跳荡营”身上。

狼山隘口:奇兵破险,血染征衣

狼山隘口,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史朝义在此驻扎了三千兵马,倚仗天险,以为万全。

张顺率两千“跳荡营”精锐,人衔枚,马裹蹄,借着夜色和复杂地形的掩护,如同鬼魅般潜行至隘口之下。他们没有立即强攻,而是耐心等待至黎明前最黑暗、守军最为困顿的时刻。

随着张顺一声令下,无数带着钩索的弩箭射上崖壁,矫健的身影如同猿猴般攀援而上。与此同时,预先埋设在隘口栅栏下的改良“轰天雷”被同时引爆!

“轰!轰!轰!”

巨响震彻山谷,火光冲天而起,栅栏被炸得粉碎!守军从睡梦中惊醒,尚未弄清状况,如狼似虎的“跳荡营”将士已杀入营中!

战斗惨烈而短促。“跳荡营”将士悍不畏死,利用精良的装备和默契的配合,迅速分割、歼灭敌军。张顺身先士卒,手中横刀如同死神的镰刀,所过之处,叛军纷纷倒地。鲜血染红了山石,喊杀声与兵刃碰撞声在狭小的山谷中回荡。

半个时辰后,战斗结束。三千守军大部被歼,狼山隘口落入唐军之手。张顺立刻下令焚烧叛军囤积在此的粮草,熊熊大火映红了半边天。然而,唐军也付出了数百人伤亡的代价,张顺本人亦在混战中臂受刀伤,深可见骨,但他只是简单包扎后,便继续指挥部队巩固阵地,防备反扑。

狼山粮道被断的消息传至邢州,史朝义军心大震,恐慌情绪开始蔓延。

燕山深处:星火搏命,箭断北风

就在张顺奇袭狼山的同时,凌素雪率领的小队,也在燕山深处,进行着一场更加惊心动魄的博弈。

经过多日潜伏侦察,她终于确认了史思明与黠戛斯使者的秘密会面地点——位于蓟州以北、燕山主脉一个极其隐蔽的山谷,名为“鹰愁涧”。此地仅有小路可通,四周绝壁环绕,易守难攻,且有叛军精锐伪装成猎户、药农在外围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