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61章 蜀纸传檄,三柱倾天

第61章 蜀纸传檄,三柱倾天(1 / 2)

成都的暮春,已有了几分初夏的燥热。杜丰的书房内,却仿佛凝结着一层化不开的寒冰。来自三条战线的压力,如同三座无形的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几乎令人窒息。但他不能倒下,他是这三条脆弱命脉最终交汇的枢纽,是无数人寄托希望的核心。

蜀中砥柱,暗流下的坚城。

崔圆到底还是动手了。他没有选择直接对抗声望正隆的杜丰,而是将矛头指向了“蜀中兴业社”和“以工代赈”的基层。数名被杜丰委以重任、负责具体工程的低级官员,接连被节度使府以“账目不清”、“役使民力过度”等似是而非的罪名革职查办。同时,几处正在关键阶段的河道疏浚工程,所需的石料、民夫调度,也遭到了来自官方的种种“合规性”刁难,进度骤然放缓。

“公子,崔圆这是釜底抽薪!想从根子上动摇我们的根基!” 苏瑾面色凝重,将一份被扣押物资的清单放在杜丰案头,“他不敢直接动我们,便砍我们的手脚!”

杜丰看着清单,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眼底深处掠过一丝冰冷的火焰。他早已料到崔圆不会甘心,只是没想到对方会选择在这个三方压力最大的时候发难。

“他既然要讲‘规矩’,那我们就陪他讲规矩。” 杜丰的声音平静得可怕,“明澜,以‘兴业社’和参与工程的各商会联名,向节度使府呈文,详细列明各项工程预算、支出及进展,要求公开审计,并质询无故扣押工程物资、停调民夫之缘由。将联名文书的副本,通过我们的渠道,广为散发,尤其是要送到那些真正受益于工程的州县士绅和百姓手中。”

柳明澜立刻领会:“是要借民意和舆论反制?我这就去办,用最新一批的‘蜀江纸’誊写,确保字迹清晰,传播迅捷。”

“不止如此。” 杜丰看向苏瑾,“先生,我们之前收集的,关于那几位跳梁小丑(指之前指控杜丰的世家)隐匿田亩、勾结匪类的证据,可以‘适时’地,通过御史台在蜀中的巡察官员,‘无意中’泄露出去一些了。让他们也尝尝被‘规矩’束缚的滋味。”

苏瑾眼中精光一闪:“明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属下立刻去安排。”

杜丰此举,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你用官场规则打压我,我便用更大的舆论和更硬的“罪证”来回敬。他要让崔圆知道,如今的蜀中,已非他一手遮天的时代。稳固蜀中,是他应对一切风暴的基石,绝不容有失。

北地孤忠,血书与烽火。

北方,太原依旧在苦苦支撑。李光弼再次送来密信,并非求援,而是一封近乎诀别的血书!信中言,城中箭矢已彻底耗尽,守军伤亡超过七成,百姓亦开始以树皮泥土充饥。史思明虽暂缓攻城,但围困更紧,并不断派遣降卒在城下劝降,动摇军心。

“光弼受国厚恩,唯死以报!然城中数万军民何辜?望参军念在天下苍生,若……若事不可为,不必以太原为念,当保全实力,以图将来……” 血书上的字迹潦草而决绝,带着浓得化不开的血腥与悲壮。

杜丰握着这封血书,手指因用力而微微颤抖。他仿佛能看到太原城头那面残破的唐字大旗下,李光弼那坚毅却布满绝望的面容。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太原!一旦太原陷落,史思明将再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力西进或南下,整个北方战线可能瞬间崩盘!

“告诉郭元帅,太原绝不能失!” 杜丰对信使沉声道,声音沙哑,“我蜀中即便砸锅卖铁,也会继续筹措物资支援!请他想尽一切办法,哪怕只是小股精锐骚扰,也必须为太原分担压力,打开一条缝隙!”

他转身对柳明澜道:“明澜,将我们库中最后一批应急的银钱,全部拿出来,通过一切渠道,购买药材、盐巴,想办法送进去!另外,将‘猛火油柜’的改进图纸和一批关键零件,派最死士,不惜代价送交李光弼!”

这是孤注一掷的支援。杜丰知道,这很可能只是杯水车薪,但他必须做出姿态,必须让李光弼和太原守军知道,他们没有被抛弃!

江南惊雷,刀尖上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