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53章 双线并举,诡谲云波

第53章 双线并举,诡谲云波(1 / 2)

杜丰手握崔圆授予的“协调之权”,如同握住了打开蜀中资源宝库的一把钥匙,尽管这把钥匙上还缠绕着无数看不见的丝线,牵动着各方敏感的神经。他深知时间不等人,太原城头的烽火每一刻都可能熄灭,必须双线并举,以最快的速度将力量投送至北方。

明线之上,旌旗招展。

成都北郊,临时设立的转运大营人声鼎沸。官仓调拨的粮米被装入麻袋,一车车生铁、皮革被登记造册,由杜丰指派的、混有“砺锋营”骨干的押运吏员清点接收。大批被“以工代赈”吸纳的流民青壮,在经过初步筛选和简单编组后,被冠以“北伐民夫”的名义,开始集结,准备承担最艰苦的运输任务。

杜丰亲自坐镇大营,他并未穿着官服,而是一身利落的劲装,外罩御寒的斗篷,穿梭于粮囤与车马之间。他时而抓起一把米粒查看成色,时而敲打铁料听其声响,时而询问民夫食宿安排。其行事之干练,态度之严谨,让那些原本心存轻视或别有用心的崔圆旧部,也不得不收起小心思,认真办事。

“所有粮车,需用双层油布覆盖,捆扎结实,以防雨雪。”

“民夫每日口粮,务必足额发放,若有克扣,严惩不贷!”

“沿途路线,按苏先生制定的方略行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得延误!”

他的命令清晰明确,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这支打着官方旗号、规模浩大的运输队,不仅仅是为了运送物资,更是一支宣传队,一支宣告大唐仍在抵抗、后方仍在支援的旗帜。杜丰要的就是这个声势,他要让史思明的探子看到,让太原城头的守军听到,也让蜀中那些仍在观望的人感受到。

暗线之中,潜流涌动。

就在明面队伍紧锣密鼓筹备的同时,柳家名下的几支“商队”,也悄然离开了成都。他们装载的,表面上是为水利工程采购的各类杂货、工具,但在夹层和特制的货箱中,却藏着淬炼精良的环首横刀、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弩机部件、特制的破甲箭簇,以及杜丰凭借记忆画出图形、由柳家秘密工匠尝试打制的简易“猛火油柜”的核心零件。这些,才是真正可能扭转太原城头局部战局的利器。

凌素雪率领的“纸鸢”队,早已先行一步。他们手持盖有节度使府和记室参军大印的官方勘合(通行证),沿着驿道系统快速北上。他们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侦察,而是利用勘合之便,打通关节,联络“隐刃”在北方的暗桩,寻找安全的物资交接点和传递最新情报。张顺虽然伤势未愈,但坚持随行,他对黑山至太原一带的地形和叛军活动规律有着最直观的了解,成了凌素雪最重要的向导和参谋。

苏瑾坐镇成都,统筹全局。他一方面要应对崔圆和李侍郎可能派来的“协助”人员(实为监视),巧妙周旋,确保明线队伍按计划推进;另一方面,要通过柳家庞大的商业网络和“隐刃”的密报系统,遥控指挥暗线的行动,并根据凌素雪传回的最新信息,随时调整物资输送路线和交接方案。

蜀中府内,暗箭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