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源的选择更是慎之又慎。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严武军中那些绝对可靠、且对叛军怀有血海深仇的老兵;二是“隐刃”中表现优异、忠诚度经过考验的核心成员;三是通过柳家商号的关系,从流民中筛选出的身强体壮、背景简单且愿意效死的青壮。总数控制在三百人以内,代号“砺锋”。
与此同时,杜丰也没有放松对北方情报的收集。相州惨败后,叛军内部的矛盾果然开始激化。安庆绪龟缩邺城,史思明占据范阳,两人互相猜忌,摩擦不断。“隐刃”通过残存的渠道和“紫云令”的网络,零星地传回一些信息,拼凑起来,指向一个惊人的可能——史思明,似乎有脱离安庆绪,甚至取而代之的意图!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如果史思明反叛,叛军势力将彻底分裂,这或许是唐军重整旗鼓的绝佳机会!
杜丰立刻将这个判断密报给了严武,并通过他转呈灵武朝廷。他知道,这个情报或许无法立刻改变大局,但至少能为郭子仪等前方将领提供决策参考。
就在“砺锋”营初步搭建起框架,开始由雷万春和几名严武心腹将领进行秘密操练之时,柳明澜再次来到了杜丰的宅邸。这一次,她的脸色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凝重。
“杜公子,我收到家族从河北传来的密信。”她屏退左右,压低声音道,“信中提到,史思明正在范阳大肆清洗安庆绪的旧部,并加紧与突厥等部联系,其动向……极为可疑。”
这与“隐刃”传回的情报相互印证!
杜丰心中凛然:“看来,史思明反叛,已是箭在弦上。”
柳明澜点了点头,美目中忧色深重:“史思明比安禄山更狡诈凶残,若其反叛,无论投向何方,都将是巨大的变数。家父判断,北方恐将再起大的波澜,让我提醒公子,蜀中虽暂安,亦需未雨绸缪,尤其是……兵备。”
她的话语,与杜丰和严武的秘密练兵不谋而合。
“柳世叔高见。”杜丰沉声道,“我们已在着手准备。”
他没有透露“砺锋”营的具体情况,但柳明澜从他沉稳的目光中,已然明白。她没有多问,只是轻声道:“若有需要柳家之处,公子但请直言。钱财、物资、乃至……一些江湖上的助力,柳家皆可筹措。”
她的支持,一如既往地坚定而有力。
送走柳明澜,杜丰独自站在院中,望着北方阴沉的天空。相州之败的伤口尚未愈合,新的风暴似乎又在北方积聚。
但他心中,却并无多少恐惧。
“砺锋”营虽小,却是他亲手参与打造的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力量。情报网络在柳明澜的帮助下日益完善。与严武的联盟也更加稳固。
乱世如炉,淬炼着他,也淬炼着他手中的力量。
他知道,最黑暗的时刻或许尚未过去,但他手中的剑,已然悄然出鞘,虽未饮血,却已寒芒乍现。
下一步,便是等待时机,让这柄暗藏于蜀中的利剑,发出它应有的光芒。而史思明的动向,或许就是那个等待已久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