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19章 年关暗涌,青丝牵缘

第19章 年关暗涌,青丝牵缘(1 / 2)

天宝十四载的元日,便在这样一种表面歌舞升平、内里暗流涌动的诡异气氛中到来。长安城张灯结彩,户户桃符,笙歌彻夜,试图用极致的繁华驱散那日渐浓郁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压抑。

杜家这个年关,过得比往年任何一个时候都要“富足”,却也更加沉重。糖霜生意虽让出了顶级贡品的名头和大部分利润,但次等糖霜的销售,以及为宫廷制备贡品所得的赏赐和“辛苦费”,依然让杜家摆脱了之前的捉襟见肘。杜甫的俸禄加上这些额外收入,足以让他们在悦来邸店换一个更宽敞的院落,餐桌上也多了些以往不敢奢望的肉食。

然而,无论是杜甫还是杜丰,都无心享受这份难得的宽裕。杜甫依旧在为河北的局势忧心忡忡,他那预警的奏疏石沉大海后,他又连续写了几封,言辞愈发激烈,却依旧如泥牛入海。他只能将满腔忧愤倾注于诗稿之中,字里行间满是山雨欲来的悲凉。

杜丰则更加忙碌。“隐刃”的触角在他的小心经营下,开始尝试向长安城外、尤其是通往河北的官道沿线延伸。他通过赵铁柱,联系上了一些往来于长安与幽州之间的行商、驿卒,以提供“沿途风险预警”和“小额借贷”为诱饵,换取他们沿途的见闻。反馈回来的信息零零碎碎,却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河北的气氛越来越不对,盘查越来越严,物价尤其是粮价、铁价飞涨。

与此同时,他对自身力量的提升也抓得更紧。在雷万春的指导下,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强身健体,开始学习一些基础的军中搏杀技巧和发力法门。南霁云则偶尔会教他一些潜行、匿踪、以及利用环境制造混乱脱身的小伎俩。他知道,在即将到来的乱世,多一分本事,便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

元日过后的一个午后,柳明澜再次来访。她披着一件簇新的猩猩红斗篷,衬得小脸愈发晶莹剔透,只是眉宇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糖霜贡品之事,虽然化解了危机,但后续与少府监的对接、贡品质量的把控、以及应对各方或明或暗的打探,也让她和柳文渊耗费了巨大的心力。

“杜公子近日可好?”她在杜丰那间已然宽敞不少的书房坐下,接过杜丰递来的热茶,轻声问道。炭盆烧得正旺,驱散了屋外的寒意。

“尚好,有劳柳小娘子挂心。”杜丰看着她眼下的淡淡青影,心中微动,“倒是柳小娘子,似乎清减了些。”

柳明澜微微一怔,没想到杜丰观察如此细致,心中泛起一丝微澜,低头抿了口茶,掩饰道:“年关庶务繁杂,无妨的。”她顿了顿,转入正题,“家父让我来告知杜公子,少府监那边基本已经理顺,贡品‘玉髓霜’每月需供二十斤,赏赐和费用会按时结算。另外……”

她压低了声音:“家父通过一些渠道得知,杨国忠那边,似乎并未完全死心。他可能查不到杜公子在此事中的关键作用,但对我们柳家,怕是已记上了一笔。往后,我们还需更加小心。”

杜丰点了点头,这在他的预料之中。杨国忠睚眦必报,吃了这么个闷亏,绝不会善罢甘休。“多谢柳世叔提醒。我们如今有‘贡品’这层护身符,他明面上不敢如何,但暗地里的手段,不得不防。”他看向柳明澜,语气诚恳,“柳小娘子与柳世叔,也要多加保重。”

柳明澜感受到他话语中的关切,心中一暖,轻轻“嗯”了一声。书房内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炭火的噼啪声和两人轻微的呼吸声。

气氛有些微妙的旖旎。

柳明澜似乎有些不自在,目光游移间,落在了杜丰书案上铺开的一幅地图上。那并非寻常的疆域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细墨,标注了许多箭头、圈点,以及一些她看不太懂的符号,主要集中在河北、河东一带。

“这是……”她好奇地走近。

杜丰心中一动,并未掩饰:“小子胡乱标注的,是一些商路、物产和……听闻的边军调动迹象。”

柳明澜是极聪慧的人,仔细看了片刻,脸色渐渐变了。她抬起头,美目中充满了震惊与忧虑:“杜公子,你……你也认为安禄山会反?”

“不是认为,”杜丰指着地图上范阳、平卢的位置,语气沉重,“是迹象已然如此明显。柳小娘子请看,粮草囤积之地,兵马调动方向……这绝非寻常剿匪或戍边所能解释。”

他将自己通过“隐刃”和柳家渠道得来的信息,结合自己的分析,低声向柳明澜阐述。他没有再将她当作一个不谙世事的深闺少女,而是当成了一个可以探讨时局、分担压力的伙伴。

柳明澜听得心惊肉跳,她虽然也从父亲那里听到过一些风声,却从未像此刻这般,被如此清晰、如此系统地摆在面前。那扑面而来的战争阴云,让她感到一阵窒息。

“若真如此……这长安的繁华,岂不是……”她声音微颤,不敢再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