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交互 上(1 / 2)

北疆三千铁骑抵达莞城东城门,立刻便被迎入城中。

相关辎重收缴有专人统计入册后,力工运入工坊。

北疆军则是长鞭直入,一直行至城坊军营,一应医师药师早有等候在此地,有条不紊地迅速上前接应。

谢淼一直巡视完麾下全部兵卫,确定伤者有可治、病者有可医,方回到自己的军帐,褪下周身盔甲。

留守军帐的近卫先奉上食水,而后捧出一套青黑色的甲胄。

谢淼定睛一看,旋即扬眉,抬手触摸质感,而后掂了掂分量:“藤甲?”

近卫点头,回禀道:“玉剑莞城主事的雪羽公子,昨日着人送来了一百套这样的轻甲,道是新得的铸器炼制之法,思及北疆军长于沙场,劳请我等代为勘验成效。”

“又是土石之方,又是铸甲之法,看来这位‘玉公子’的中原之行所获不小。”

谢淼再度摸了摸藤甲。

这样一副完整的藤甲整体重量不过十六斤,远远轻于北疆军配备的金属铠甲。譬如谢淼自己,只一身板甲,便有六十斤重。重量减轻,行军速度、兵马损耗并士兵的灵活机动性都可大幅度提升。

而且莞城相较于北疆,地处偏南,依山傍海,气候湿热,藤甲自带的天然孔隙结构具备良好透气性,比金属盔甲更为适合。

藤甲未能在北疆大面积推广,一则是取材不易,北域缺乏能够制甲的特定藤本植物;二是造价颇高,藤甲的炼制养护皆不易;三则是藤甲有一项致命缺点,因炼制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桐油,遇火即燃且难扑灭。

玉剑那位雪羽公子是个聪明人,能够堂而皇之地将藤甲送来请北疆军勘验,显然是有不小的把握。

谢淼叩了叩藤甲:“既是玉剑相托,咱们便好生勘验一番。”

勘验盔甲性能说起来简单,于沙场作战经验丰富的北疆军而言,实践起来也不难。

无外乎刀劈斧砍,箭射匕穿,风砂侵蚀,火烧水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