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左清云、左清月并肩同行于莞城的中央大街。
玉剑山庄掌控莞城之后,罗天殿弟子便马不停蹄地在原本的防御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调整。
如今的整座莞城更符合一座关城的形态。
城防采用\"主城-内城-外城\"的三重城防体系,城墙平均高一十二米,基宽达一十五米。
中央大街作为南北中轴线,将外郭城划分为六十四个里坊,每八座里坊便有一座兵营驻扎。若从高处俯瞰,便可窥见整座城池几乎是以棋盘式布局,一则便于管理,二则更利于战时分区防守。
城墙每隔百米设一座马面墩台,一旦战事逼近,彼此可形成交叉火力网。
整座城市设东西两座正城门并南北两座隐城门,每座城门内外均设有瓮城,采取五门道门设计,门道内暗藏铁闸机关。
一旦遇到异兽异植西城,坚固的城门与瓮城既可为攻击力极强的城防,亦可为护佑百姓的避风港。
只这一座城厚重严密的城防建设,便需要极大量劳动力,以财力资源雄厚的玉剑山庄为依托,莞城丰厚的报酬吸纳了无数附近幸存的散落庄户与游民源源不断地前来。
乱世之中,一人力弱,成团力强,能在天地异变之下生存下来的皆是抱团的悍勇之辈。
“这些幸存下来的百姓亲眼见证、亲手参与了莞城的重建,胸中不由亦对这座重生的威严关城生出向往之心,在此安家落户自然是顺理成章。”
左清云对胞妹左清月笑道:“诸多换防至此的北疆兵将,见到莞城活计报酬丰厚,无论男女老幼只要肯干皆能挣得饱腹,将消息传了回去,更有不少北疆百姓结队成伍前来,有的挣足银钱粮食便随北疆军离开,有的留了下来,庄主也一视同仁,并不为难。”
如今莞城的居民的组成十分繁杂。
有原着百姓,有附近游民以及抱团的庄户,有随驻防玉剑弟子迁来此地的玉剑百姓,亦有随北疆军的前来以及自发结队成伍的楚渊百姓。
玉剑并不严加区分,只按来人的个人情形编籍入册。武修与未入武道却通些拳脚的武夫,勘验过能为,编入辅兵、巡防队与狩猎队;青壮编入城建队与种植队;手脚灵活却体力有限的少年男女则入采集队;另有老弱所在的后勤队,负责城中洒扫清理等繁琐却不累人的活计。
人人皆有所劳,人人皆有所得。
随兵将作息,日升则起,日落则休。
这座更接近关城的莞城,与其说是一座城池,不如说是一个庞大的军营。它不繁华热闹,甚至有无数的令条规则,管制堪称严苛。
少却了自在浪漫,却令人十二分踏实安稳。
左清月且观且叹:“乱世求安,便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