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内侍的高声(2 / 2)

他走到工作台前,拿起一张图纸,上面画着火药的初步配方,各种原料的比例标注得清清楚楚。这是他在平定叛乱后解锁的新技能,也是他下一步要研究的重点。他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从火药到外科手术,从远洋舰到蒸汽机,大唐一定会变得更加繁荣昌盛,百姓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亮,穿过窗棂,照亮了工坊里的每一个角落,也照亮了李杰眼中的希望。他拿起笔,在图纸上做着修改,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 “沙沙” 的声响,像是在谱写一首新的乐章。他知道,前路或许充满坎坷,或许会遇到各种阻碍和质疑,但他从未像现在这样坚定。就像当年在农科院的实验室里,为了培育出抗旱的胡椒品种,他曾在高温大棚里守了整整三个月,每天记录数据到深夜,手上磨出的水泡破了又结,结了又破,最终让那株带着希望的幼苗破土而出。如今在这大唐的工坊里,他同样能感受到这种为了目标不顾一切的力量。

工匠们的吆喝声从皂液熬制区传来,老匠人正用长柄木勺搅动着沸腾的皂液,褐色的液体表面翻涌出细密的泡沫,像一片翻滚的云。新收的学徒踮着脚往模具里倒皂液,动作生疏却格外认真,皂液顺着木勺边缘滴落,在青砖地上积成小小的水洼,折射出细碎的光。这充满烟火气的场景,让李杰紧绷的神经渐渐松弛下来。

“李大人,这批药皂的薄荷脑加得比往常多些,您要不要尝尝?” 负责调配香料的老工匠举着一块刚成型的皂坯喊道,皂坯上还留着清晰的叶脉花纹。

李杰走过去接过皂坯,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带着清冽的薄荷香,瞬间驱散了萦绕在心头的阴霾。他想起昨夜在工坊后院看到的景象:三十七个被圈定的名字写在布告栏上,被夜风吹得哗哗作响,像三十七个飘荡的魂灵。而此刻,皂坯在掌心渐渐温热,香气漫过鼻尖,让他真切地感受到 —— 活着,做事,比沉溺于权力的漩涡更有意义。

忽然,工坊外传来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带着急促的节奏。李杰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着绯色官服的驿使翻身下马,手里举着一卷明黄卷轴,正朝司农寺方向疾奔。驿使的靴子踏过皂坊前的排水沟,溅起的水花里还带着淡淡的皂香,与他身上的汗味混在一起,形成一种奇特的味道。

“陛下有旨 —— 司农寺速调新制香皂百箱,送往黔州流放队伍!” 驿使的声音在巷口炸开,惊飞了檐下的燕子。

工匠们手里的活计顿时停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里满是诧异。谁都知道黔州是蛮荒之地,流放的罪臣哪配用这样金贵的药皂?

李杰却心头一动。他想起李承乾囚车驶过朱雀大街时,百姓扔的烂菜叶粘在囚服上,那身沾满血污的衣服怕是从未好好清洗过。李世民此刻下令送香皂,是想让那个被废黜的儿子在蛮荒之地,也能沾染几分人间的洁净?还是想用这种方式,给那场惨烈的父子相残留一丝体面?

“愣着做什么?赶紧装箱!” 李杰扬声喊道,将皂坯放回木盘,“挑最好的药皂,用防潮的油纸裹三层,再钉上松木箱子,别让路上的潮气坏了品相。”

老工匠们这才回过神来,手脚麻利地忙活起来。油纸撕开的脆响、锤子敲钉子的闷响、木箱在地上拖动的摩擦声,很快盖过了远处隐约传来的哭嚎。李杰站在工坊门口,望着驿使远去的方向,忽然明白这三十七个名字的重量 —— 它们不仅是皇权铁律的注脚,更是提醒着每一个人:在这世道里,能守住本心做实事,比什么都重要。

夕阳西斜时,最后一箱香皂被装上马车。车轱辘碾过青石板路,发出 “咕噜咕噜” 的声响,像在重复着某个古老的箴言。李杰站在皂坊门口,看着马车消失在巷尾,袖口的药皂配方被汗水浸得有些发潮,上面的字迹却依旧清晰。

暮色渐浓,皇城方向传来收兵的金钲声,悠远而沉重。三十七户府邸的灯笼都灭了,只有便民皂坊的油灯还亮着,昏黄的光晕里,工匠们还在赶制明日要送往前线的军需皂。李杰转身走进工坊,将火药配方图纸仔细折好,放进贴身的锦囊里。

窗外的月光爬上工作台,在图纸上投下一片银辉。他知道,今夜过后,皇城的血腥味会被雨水冲刷干净,就像皂坊排水沟里的泡沫终将消散。但那些刻在历史里的名字,那些在工坊里诞生的发明,会像这永不熄灭的灯火,在时光里一直亮下去。

而他要做的,就是让这光亮,照得再远一些。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