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锅安装那天,工坊里简直像过节一样热闹。不仅熬制组的工匠们早早地守在了旁边,手里还拿着抹布,把蒸汽锅周围的地面擦得干干净净,其他组的工匠也都放下了手里的活计,三三两两地围过来看热闹。连隔壁铺子的老板都闻讯赶来,想看看这新奇的玩意儿到底是什么样子。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脸上既兴奋又期待,像一群等着看大戏的孩子。
“你们说这蒸汽锅真能比柴火好用?我可是有点不信,柴火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工匠摸着胡子说,眼神里充满了怀疑。
“我看悬,柴火用了这么多年,哪能说换就换的。这锅这么复杂,操作起来肯定麻烦。” 一个年轻的学徒也跟着说,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奇怪的锅。
“可这是李大人想出来的法子,李大人可是有大本事的人,之前的流水线和模具革命多厉害啊,说不定这蒸汽锅真有两下子呢。” 王婶倒是对李杰充满了信心,她觉得李杰想出的法子肯定错不了。
王师傅站在最前面,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蒸汽锅,手里紧紧攥着他那把用了几十年的长柄木勺,指关节都因为用力而发白了。他这辈子跟锅打交道,从年轻时候的小铁锅到现在的大铁锅,用过的锅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了,可还从没见过这样的锅,不知道它到底能不能解决柴火的难题,心里既紧张又期盼,像揣了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一切准备就绪,工匠们先把蒸汽锅稳稳地固定在灶台的位置上,然后检查了一遍各个部件,确保没有问题。李杰示意熬制组的小李点燃底层的柴火。小李拿起火折子,吹了吹,火苗 “噌” 地一下窜了起来,他小心翼翼地把火折子伸进底层的燃烧室,引燃了里面的干柴。
随着火苗 “腾” 地一下窜起,像一条红色的小龙,底层的燃烧室很快就热了起来,周围的空气都变得暖和了。工匠们用一个大木桶,往中层的夹层里倒进清水,清水 “哗啦啦” 地流进夹层,很快就达到了规定的水位。然后盖上盖子,盖子 “啪” 地一声盖严,严丝合缝。
大家都屏住呼吸,紧紧地盯着蒸汽锅,连大气都不敢喘,工坊里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王师傅更是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他不停地搓着双手,眼睛死死地盯着中层的观察口,那是一个小小的圆形口子,能看到里面水的情况。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像沙漏里的沙子在慢慢流淌。一刻钟后,中层的水渐渐开始有了动静,先是水面上泛起一层细小的涟漪,然后开始冒出细小的气泡,像珍珠一样一串串地往上冒,“咕嘟咕嘟” 地响。又过了一会儿,气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像煮沸的粥一样,最后 “咕嘟咕嘟” 地剧烈沸腾起来,大量的白色蒸汽从锅盖的缝隙里冒出来,像白色的绸缎一样飘向空中,散发出阵阵热气,把周围的空气都熏得暖暖的。
就在这时,上层放置皂基的地方开始有了变化。原本坚硬的皂基,棱角分明,像一块块小小的黄玉,慢慢变软,棱角变得圆润起来,然后一点点融化,像冰雪消融一样,渐渐变成了液体。融化后的皂基在蒸汽的加热下,均匀地翻滚着,像一锅沸腾的黄金粥,发出 “咕嘟咕嘟” 的声音,那声音均匀而稳定,不像以前用柴火时那样忽大忽小,听起来就让人心里踏实。
王师傅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拿起长柄木勺,小心翼翼地伸进上层,试着搅拌皂基。当木勺接触到皂基的那一刻,他惊讶地发现,这皂基比用柴火熬的细腻十倍,以前用柴火熬的皂基偶尔会有一些小颗粒,像没化完的沙子,可现在的皂基,细腻得像婴儿的皮肤,滑溜溜的,木勺搅起来一点阻力都没有。而且颜色也更加透亮,像融化的黄玉一样,散发着温润的光泽。“连颜色都亮堂了!” 王师傅忍不住惊呼起来,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其他工匠也纷纷凑上前,伸长脖子看着锅里细腻透亮的皂基,都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
“太神奇了!这蒸汽锅真是太厉害了!你看这皂基,多细腻啊!”
“是啊是啊,比以前用柴火熬的好多了,肯定能做出好香皂!”
“李大人真是太有办法了,这法子太妙了!”
蒸汽锅投入使用后,效果立竿见影,就像一场及时雨,解决了熬制组的大难题。因为蒸汽的热度均匀稳定,皂基再也不会出现熬不熟或者糊锅底的情况了,每一锅皂基都熬得恰到好处,细腻透亮,质量好得没话说。而且,蒸汽锅的容量比原来的铁锅大了不少,原来的铁锅一次最多能熬制五十块香皂的皂基,现在这蒸汽锅,一次能熬制一百块,皂基的产量立刻翻了一倍。
熬制组的工匠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时时刻刻守在灶台边,担心火势的大小了。他们只要保证底层的柴火不断,中层的水充足,就能安安稳稳地等着皂基熬好。王师傅终于可以按时吃饭、按时休息了,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连轴转,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不少,走起路来也比以前轻快多了,见人就乐呵呵的,像变了个人似的。
蒸汽锅的使用,彻底打通了流水线的瓶颈,就像打通了一条堵塞的河流,让整个流水线都顺畅起来。以前因为皂基供应不稳定,有时候多有时候少,倒模组、包装组经常要停下来等皂基,工匠们要么闲着没事干,要么忙得脚不沾地,很不均衡。现在皂基源源不断地供应上来,像一条奔腾不息的小溪,各个环节都能顺畅地运转起来,倒模组不停地倒模,包装组不停地包装,大家各司其职,忙而不乱。
流水线的日产香皂量稳稳地站上了千块,比以前又提高了近三成。仓库里的香皂堆得像小山一样,整整齐齐的,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随着产量的提高,西市皂坊前的长队渐渐变短了。以前,百姓们为了能买到香皂,天不亮就得起来排队,冬天冒着严寒,夏天顶着烈日,有时候排了半天队还买不到,只能失望而归,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 “怎么又没了”。现在,“啥时候来都能买到”,百姓们再也不用为买香皂而发愁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有一次,住在城南的张大妈像往常一样,吃完早饭,慢悠悠地提着菜篮子去西市买香皂,顺便买点菜。她走到皂坊前,看到排队的人只有十几个,惊讶地问旁边的人:“大妹子,今天怎么没人排队啊?是不是香皂又卖完了?”
旁边的大妹子笑着说:“张大妈,您还不知道啊?现在皂坊的香皂多了去了,用了个啥新锅,一天能做好多呢,啥时候来都能买到,不用排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