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他拿起一把斧头,走到那堆不合格的香皂前。“哐当” 一声,斧头重重地落下,一块香皂瞬间被砸得粉碎。他一块接一块地砸着,每一次落下,都像砸在工匠们的心上。
三十块香皂,很快就被砸成了一堆碎末,散落在地上,散发着淡淡的、却不纯正的香气,像在无声地忏悔。
小三子看着这一幕,哭得更凶了,他 “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李大人,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求您饶了我这一次吧!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会了!”
李杰放下斧头,走到小三子面前,弯腰扶起他。小三子的额头磕得通红,脸上满是泪水和泥土,看起来十分可怜。
“犯错不可怕,” 李杰的声音缓和了一些,“可怕的是不知悔改。你还年轻,学手艺先学做人,做产品先讲良心。”
他让人取来一块合格的香皂,递给小三子:“你拿着这块香皂,跟着王师傅再学一个月。这一个月里,你不用干活,就看着王师傅怎么熬制皂基,什么时候该大火,什么时候该小火,熬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啥时候你能做出合格的皂,啥时候再上工。”
小三子接过香皂,皂体冰凉的触感让他稍微冷静了一些。他看着李杰,眼里满是羞愧和感激:“谢谢李大人!我一定好好学,绝不再犯!”
王师傅也走了过来,拍了拍小三子的肩膀:“起来吧,跟着我好好学,李大人给你机会,你可得珍惜。”
这件事给了所有工匠一个深刻的教训。从那以后,大家再也不敢有丝毫懈怠,每个人都严格按照工序牌上的要求操作,对质量问题精益求精。
王师傅熬制皂基时,会把沙漏放在手边,时不时地看一眼,确保时间一分不差。他还会在熬制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用木勺舀起皂基,滴在冷水中,观察皂基的凝固情况,确保万无一失。
刘师傅配香料时,更是谨慎,每称一次,都要反复核对,有时候甚至会请旁边的人帮忙看看,生怕出一点差错。他的小本子上,记满了各种香料的比例和注意事项,密密麻麻的,像一本珍贵的秘籍。
虎子倒模时,动作更轻柔了,他会先把模具擦得干干净净,倒入皂基后,还会轻轻晃动模具,排出里面的气泡。他说:“可不能让气泡毁了一块好皂。”
陈大嫂包装时,也更加细心,她会把每一块香皂都擦得锃亮,包装好后,还会再检查一遍,确保没有褶皱,没有灰尘。
质量标准成了谁也不敢碰的红线,就像一道无形的墙,守护着香皂的品质。百姓们买到的每一块香皂,都是合格的、优质的,他们对便民皂坊的信任也越来越深。
有一次,一个从洛阳来的商人想大批量购买香皂,提出可以降低一点质量标准,给他便宜点。李杰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我们皂坊的香皂,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两种,不合格的绝不会卖出去。如果你想要,就按我们的质量标准来,价格一分都不能少。”
商人被李杰的坚持打动了,最终还是按原价买了一大批。他说:“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对质量这么较真的商家,就凭这个,你的香皂我买定了!”
皂坊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不仅在长安城里家喻户晓,连周边的州县,甚至更远的地方都知道了西市有个便民皂坊,那里的香皂质量好,香味正。
李杰站在作坊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百姓和堆积如山的合格香皂,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给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他知道,只有坚守质量这根红线,才能让香皂真正走进百姓的生活,才能让这小小的香皂,为大唐的百姓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幸福。而这,也是他穿越到这个时代,想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院子里的老槐树沙沙作响,仿佛在为他鼓掌。那四条石灰线依旧清晰,见证着流水线带来的效率提升,也见证着对质量的坚守。便民皂坊,在李杰的带领下,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为大唐的繁华添砖加瓦。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