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贵妃的竞价(2 / 2)

他转身回到工坊,看着工匠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思绪万千。这些工匠们大多是穷苦人家出身,能有一份稳定的活计已是不易,如今能参与到香皂的制作中,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自豪的神情。赵师傅正带领着几个徒弟调试香料的比例,他手里拿着一杆小秤,秤砣是用黄铜打造的,小巧玲珑,每一颗香料都要精确到分毫。“这胡椒花再多放一分就太冲了,薰衣草少了半分又显得寡淡,必须拿捏得恰到好处。” 赵师傅一边称量一边叮嘱,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却浑然不觉。

角落里,几个年轻的工匠正在打磨新的模具。这些模具是用梨木雕刻而成的,上面刻着各式各样的花纹,有鸳鸯戏水、有喜鹊登梅,还有象征着富贵的牡丹。他们手里的刻刀在木头上灵活地游走,木屑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落下,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木香味,与香皂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别有一番韵味。

李杰走到一个正在搅拌皂基的工匠身边,只见他手里的木勺不停地转动,皂基在大铁锅里泛着细腻的泡沫,像一片翻滚的云海。“李大人,您看这火候怎么样?” 工匠停下手中的活计,脸上带着一丝紧张和期待。李杰仔细观察了片刻,点了点头:“很好,再熬片刻就能倒模了,记住一定要匀速搅拌,不能让泡沫消散。” 工匠连忙应道:“哎,好嘞,谢谢大人指点。”

就在这时,一个小吏匆匆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帖子,气喘吁吁地说道:“大人,英国公府派人送来帖子,说是英国公夫人想请您明日过府一叙,商谈购买香皂的事宜。” 李杰接过帖子,只见上面的字迹娟秀有力,透着一股大家闺秀的风范。他笑了笑,对小吏说道:“知道了,你回复英国公府,就说我明日准时赴约。”

小吏刚走,又有一个信使赶来,说是卫国公李靖的夫人也想订购一批香皂,用于军中将士的清洁。李杰心中一动,他之前就想到过将香皂推广到军中,如今李靖的夫人主动找上门来,正是一个好机会。他连忙让人备好笔墨,写下回帖,答应会优先为军中供应香皂。

一时间,司农寺里人来人往,送帖的、求购的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李杰虽然忙碌,却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各项事务,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香皂的普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受益。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司农寺的院子里,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工匠们陆续收工了,他们脸上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互相谈论着今天的成果。李杰站在院子里,看着夕阳慢慢落下,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想起了自己穿越到大唐的初衷,就是想利用自己的知识,为这个时代带来一些改变。如今,贞观犁已经让百姓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香皂的出现,又将在清洁和卫生方面带来一场革命。

他转身回到自己的书房,书房里陈设简单,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墙上挂着一幅地图,上面标注着大唐的疆域和各地的农作物分布。李杰坐在书桌前,拿起笔,开始规划香皂的生产和推广计划。他决定先扩大生产规模,招募更多的工匠,同时制定合理的价格,让不同阶层的人都能买得起香皂。对于军中的供应,他打算以成本价出售,为大唐的将士们尽一份力。

不知不觉间,夜幕降临,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照亮了李杰笔下的字迹。他伸了个懒腰,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肩膀,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他知道,前路还很漫长,还有很多困难等着他去克服,但他有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二天一早,李杰便带着几块精心挑选的香皂,前往英国公府。英国公府坐落在长安城西的繁华地段,府邸宏伟壮观,门口的石狮子栩栩如生,透着一股威严。府中的仆人将李杰领到客厅,只见英国公夫人正坐在一张紫檀木的椅子上,她身着一袭墨绿色的长裙,头上戴着一支金步摇,气质雍容华贵。

见到李杰进来,英国公夫人连忙起身相迎,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李大人,久仰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年轻有为。” 李杰拱手行礼:“夫人谬赞了,能为夫人效劳,是在下的荣幸。” 两人坐下后,侍女奉上了香茗,茶香袅袅,与空气中淡淡的香皂香气融为一体。

英国公夫人笑着说道:“李大人研制的香皂,如今在长安城里可是名声大噪,连皇后娘娘都对它赞不绝口。我也想订购一批,用于府中的日常使用和赠送亲友,不知李大人能否应允?” 李杰连忙说道:“夫人放心,只要府中需要,司农寺定会按时供应。” 他拿出带来的香皂,递给英国公夫人:“夫人请看,这是我们新研制的几款香皂,有梅花形的,有方形的,还有专门为女士设计的带有玫瑰香气的,您可以挑选一下。”

英国公夫人接过香皂,仔细端详着,眼中露出了惊讶和喜爱的神色:“哎呀,这香皂做得可真精致,比我见过的任何清洁之物都要好看。” 她拿起一块玫瑰香皂,放在鼻尖闻了闻,顿时露出了陶醉的神情:“这香味也太好闻了,清新淡雅,让人心情愉悦。” 她当即决定订购一百块各种款式的香皂,并约定了交货的时间。

离开英国公府后,李杰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卫国公府。卫国公李靖是大唐的名将,为人正直,深受李世民的信任和百姓的爱戴。见到李杰,李靖十分高兴,连忙请他坐下,询问香皂的情况。李杰将香皂的功效和用途一一说明,并表示愿意以成本价为军中供应香皂。李靖听后,十分赞赏:“李大人真是为国为民的栋梁之才,这香皂若能在军中推广,定能大大改善将士们的卫生状况,减少疾病的发生,真是太好了。” 他当即决定订购一千块香皂,用于发放给军中的将士。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杰又陆续拜访了几位大臣和贵族,商谈香皂的订购事宜,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司农寺的工匠们加班加点地生产,依旧供不应求。香皂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不仅在长安城里家喻户晓,连周边的州县都有人前来求购。

后宫里,嫔妃们对香皂的追捧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杨贵妃见李杰不肯破例,心中十分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按位份领到了属于自己的香皂。她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对香皂的效果十分满意,每天都要用它洗脸洗手,肌肤变得越来越细腻光滑。淑妃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二十块香皂,在宴会上拿出来招待客人,赢得了众人的羡慕和称赞,让她十分得意。

那些低位份的嫔妃们,虽然得不到整块的香皂,却也想方设法地从高位份的嫔妃那里讨来一些边角料,视若珍宝。她们用这些香皂洗脸、洗手,虽然量少,却也能感受到皮肤的变化,心中对香皂充满了向往。

朝堂上,大臣们也开始讨论香皂的好处,有人建议将香皂作为贡品,献给周边的国家,展示大唐的物产丰饶;有人则提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香皂的制作技术,让更多的人受益。李世民对此也十分重视,他召来李杰,详细询问了香皂的生产和推广情况,对李杰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下令让司农寺尽快制定出全国推广的计划。

李杰跪在地上,听着李世民的吩咐,心中充满了激动。他知道,有了皇帝的支持,香皂的推广将会更加顺利。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工作,不辜负皇帝的信任和百姓的期望。

回到司农寺,李杰立刻召集工匠们,宣布了皇帝的旨意。工匠们听后,都欢呼雀跃,纷纷表示会努力工作,为大唐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皂坊里再次响起了欢快的忙碌声,木勺搅拌的声音、模具碰撞的声音、工匠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动听的乐曲,回荡在长安城的上空。

李杰站在皂坊门口,看着里面热火朝天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一块小小的香皂,正在悄然改变着大唐的面貌,而他,也将在这条改变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