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边上的几个小商人顿时松了口气,紧绷的身体放松下来,额头在地上磕得更响,“咚咚” 作响,嘴里不停地念着 “谢陛下开恩,谢陛下开恩”。
“还有,” 李世民看向李杰,眼神柔和了些,之前的怒意消散了不少,“凡自愿改用新犁的农户,司农寺再补贴两成价钱,由李杰负责登记发放,务必落到实处,不得有任何克扣。”
李杰躬身应道:“臣遵旨。” 他看着那些激动得互相搀扶的老农,他们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眼里闪烁着泪光,心里清楚,这道旨意将让贞观犁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惠及更多百姓。
“至于你们,” 李世民的目光又落回旧犁商身上,其中几个曾是正经铁匠出身,他们的手上布满了厚厚的老茧,此刻正眼巴巴地望着他,眼神里充满了渴望,“若愿转型打造新犁,可向工部申领原料,三年内免税。手艺出众者,还能进入官办工坊,成为朝廷工匠,衣食无忧。”
这话像一道惊雷,劈开了笼罩在旧犁商心头的绝望阴霾。一个瘸腿铁匠猛地抬头,他断了的右腿还缠着布条,布条上渗出暗红的血迹 —— 那是去年被张万贯打的,就因为他不肯在铁料里掺沙,坚持要做合格的犁具。“陛下,此话当真?俺们真能做新犁?真能成为朝廷工匠?”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哽咽。
“君无戏言。” 李世民的声音里终于有了暖意,像冬日里的阳光,“大唐需要好犁,更需要有良心的匠人。只要你们真心悔改,为大唐的农耕事业出力,朕不会亏待你们。”
夕阳沉入渭水时,天边被染成了一片绚烂的橘红色,余晖洒在棚屋前的空地上,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色。旧犁商们被押往大牢,他们的脸上少了几分怨毒,多了些对未来的期盼,脚步也显得沉稳了些。尉迟恭正指挥侍卫搬运查封的劣质铁,那些黑黢黢的铁块被扔进推车,发出沉闷的撞击声,像在为旧时代敲丧钟,宣告着它的终结。
李杰站在田埂上,望着远处正在耕地的贞观犁,犁铧翻起的泥土在暮色中闪着微光,散发出清新的气息。李世民走到他身边,递过一块刚烤好的胡饼,饼上的芝麻还在发烫,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这新犁,能让关中多打多少粮食?”
“至少三成。” 李杰咬了一口胡饼,麦香混着芝麻的甜在舌尖散开,让他感到一阵满足,“若是推广到全国,不出三年,国库的粮仓就能堆到屋顶,百姓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李世民望着翻涌的渭水,水面波光粼粼,映着天边的晚霞。龙袍在晚风中轻轻摆动,衣袂翻飞。“好。”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语气坚定,“朕准你在司农寺下设改良署,专司农具革新。需要什么人手、物料,尽管开口,朕全力支持你。”
远处传来孩童的歌谣,稚嫩的声音唱着 “新犁快,新犁好,一亩多收三担稻”,歌声清脆悦耳,在田野间回荡。李杰望着李世民鬓角的银丝,在夕阳下闪着光,突然明白,这场跨越千年的技术革新,早已不是他一个人的征途,而是整个大唐的希望之路。
夜色渐浓,渭水的波光里,映着无数双期待的眼睛。属于贞观犁的时代,才刚刚拉开序幕,而大唐的辉煌,也将因这些小小的革新,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