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刘御史,眼神变得锐利起来:“至于刘御史所言,纯属无稽之谈,查无实据。念其也是为了国事,并非恶意构陷,朕就不追究你的罪责了。但你身为御史,行事如此鲁莽,实难再担此重任。即日起,罚你去整理御史台档案三月,闭门思过,不得再参与朝政议论!”
刘御史闻言,如蒙大赦,连连磕头:“谢陛下开恩!臣知错了,臣一定好好思过!” 他的额头磕在金砖上,发出 “咚咚” 的声响,不一会儿就红肿起来,但他却丝毫不敢停歇,直到李世民摆手示意他退下,才连滚带爬地回到了队列末尾,羞愧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李世民的目光又扫过户部尚书和吏部侍郎,两人顿时浑身一僵,低下头不敢与他对视。李世民缓缓说道:“户部尚书,你身为掌管财政的大臣,不深入调查便妄下结论,实在有失偏颇。即日起,你需亲自前往关中各地,实地考察新犁的推广情况和农户的实际收入,半月后向朕呈交详细的奏报。”
“臣遵旨!” 户部尚书连忙躬身领旨,额头上也冒出了冷汗。
“吏部侍郎,” 李世民的声音转向王大人,“你仅凭耳闻便在朝堂上污蔑官员,有失察之过。罚你俸三月,以儆效尤!”
“臣…… 臣遵旨。” 王大人脸色发白,躬身应道。
处理完这几人,李世民的目光重新回到李杰身上,语气缓和了许多:“李杰,你推广新犁有功,朕心甚慰。但此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推广新犁时,要兼顾各方利益,不可操之过急。对于那些因新犁推广而失业的铁匠,你可有什么安置之法?”
李杰连忙躬身道:“陛下圣明。臣已有预案,可将这些铁匠招入改良坊,教授他们打造新犁的技艺。新犁的需求量大,正需要大量熟练的铁匠。而且,新犁的锻造工艺比旧犁复杂,工钱也比打造旧犁高,相信他们会愿意转行的。”
“好,” 李世民点头赞许,“此事就交给你去办。需要什么支持,可直接向工部和户部申请。朕希望你能尽快解决此事,让新犁的推广更加顺利。”
“臣遵旨!谢陛下信任!” 李杰心中一喜,连忙谢恩。他知道,李世民这是给他放权了,有了皇帝的支持,推广新犁的阻力会小很多。
殿内的文武百官见李世民如此信任李杰,看向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羡慕和敬佩。那些原本反对推广新犁的官员,也不敢再出声反对,只能低着头,想着如何弥补自己刚才的过失。
李世民环视群臣,朗声道:“众卿都听到了,新犁的推广要继续进行,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兼顾各方利益。大唐要发展,就要勇于接受新事物,革故鼎新。但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众卿当以国事为重,同心同德,共辅大唐走向强盛!”
“臣等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齐声高呼,声音洪亮,震得殿顶的琉璃灯盏都轻轻晃动起来。
朝会结束后,官员们陆续退出紫宸殿。李杰走在人群中,不少官员主动上前与他打招呼,态度热情,与之前的冷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李大人,恭喜恭喜啊!” 兵部员外郎笑着说道,“今日在朝堂上,李大人真是英姿飒爽,驳斥得刘御史哑口无言,太解气了!”
李杰微微一笑:“王大人过奖了,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李大人谦虚了,” 另一个官员说道,“推广新犁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等定会鼎力支持李大人!”
李杰一一谢过,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今天的胜利只是暂时的,推广新犁的道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有信心,在李世民的支持下,在自己的努力下,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让贞观犁在大唐的土地上遍地开花,让大唐的农业生产更上一层楼。
他抬头望向天空,阳光明媚,万里无云。长安城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景象。李杰深吸一口气,大步向前走去,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拉得很长,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