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单独的召见(2 / 2)

他顿了顿,抬眼迎上李世民的目光,眼神清澈无垢:“那些苦楝叶,臣已让老李按市价折算成铜钱,托周明带回,有司农寺的账册可查;送她的改良种子也是司农寺培育的试验品,本就打算分发给各地苗圃试种,绝非单独馈赠。所有往来皆在公干范畴,绝无半点私情。”

李世民从玉盘里又捻起颗葡萄,慢悠悠地剥着皮,紫色的果皮在他指间蜷成螺旋状,露出晶莹剔透的果肉。“哦?仅是如此?” 他将剥好的葡萄丢进嘴里,酸甜的汁水在齿间爆开,发出轻微的声响,“朕听说,那账房先生周明每次去司农寺,都会带两张家常胡饼,说是你爱吃的芝麻馅?”

“确有此事。” 李杰坦然应道,“去年冬月,周明在西市晕倒,臣恰巧路过,让医官给他看过诊,开了方子。他心里过意不去,便时常做些胡饼送来。但那些胡饼臣都分发给了司农寺的吏员,绝非臣一人独食,老张、老李他们都可以作证。”

李世民没再追问,只是望着池中的锦鲤,那些色彩斑斓的鱼儿聚在水面,尾巴拍打着池水,溅起细小的水花。过了好一会儿,直到一颗葡萄籽沉到池底,他才缓缓开口:“武媚娘是个聪明的女子,十四岁入宫,在后宫之中能站稳脚跟,不易。” 他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但你要记住,她是朕的妃嫔,你是朝廷的官员,君臣有别,内外有分,瓜田李下,当避嫌疑。”

“臣明白。” 李杰躬身道,脊梁挺得笔直,“往后臣会谨守本分,所有交流都在司农寺公干之时,当着吏员的面进行,绝不再有私下往来。若媚娘娘娘有农技方面的疑问,可通过鸿胪寺或户部传递文书,臣定当依规回复。”

李世民点点头,从榻上站起身。他比李杰高出半个头,龙袍的下摆扫过榻边的蒲团,身上的龙涎香混着淡淡的汗味,形成一种独属于帝王的压迫感,像山雨欲来前的低气压。“朕相信你的为人,也知道你一心扑在农桑之事上,不屑于后宫那些弯弯绕绕。” 他伸出手,拍了拍李杰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厚重的官袍传过来,带着不容抗拒的力量,“但有些事,不是你想避就能避开的。后宫与前朝,从来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杰心中一凛,知道李世民这话是在点他。武媚娘绝非普通的妃嫔,她精明果决,野心深藏,与她往来过密,难免会被卷入储位之争的漩涡。前几日东宫王德仁还来试探,想在胡椒工坊参股,未必没有试探他与后宫关系的意思。“臣谨记陛下教诲,往后定当谨言慎行,不涉党争,不攀后宫。”

李世民转身回到榻边,重新拿起那个深蓝色的绸布小册子,随手翻了翻,书页翻动的声音在园子里格外清晰。“尉迟恭也是多事,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值得他写成密报。” 他说着,却将册子丢进了旁边的炭盆里。火苗 “腾” 地窜了起来,舔舐着绸布,很快便将那些细密的字迹吞噬,只留下卷曲的灰烬,随着热气飘起,又缓缓落下。“烧了吧,免得让人看了心烦。”

看着册子在火中化为灰烬,李杰紧绷的肩膀微微松弛,却又觉得心头沉甸甸的。他知道,李世民烧了册子,不代表他忘了这些事,这更像是一种姿态 —— 朕知道了,但朕可以不计较,前提是你安分守己。这既是宽容,也是最严厉的警告。

“陛下,那臣……” 李杰试探着问道,指尖还残留着册子的凉意,想请辞离开这让人窒息的氛围。

“不急。” 李世民摆摆手,指了指旁边的石凳,“坐吧,石凳被太阳晒得暖烘烘的,咱们君臣俩好好聊聊,不说这些烦心事。”

李杰依言坐下,石凳的温度透过官袍熨帖着臀部,却驱不散心底的微凉。他知道,接下来的谈话,或许比刚才关于武媚娘的质问更重要,更关乎他在大唐的立足之地。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