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具改良坊的梧桐叶落了满地,金黄一片,踩上去软绵绵的,发出 “沙沙” 的声响。但坊内却一片热火朝天,与坊外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三十名工匠围着十把新犁忙碌,他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有人在给犁身刷桐油,刷子在犁身上来回滑动,留下一层均匀的油膜,散发出淡淡的桐油香;有人在打磨犁铧,砂纸在铁器上摩擦,发出 “沙沙” 的声响,火星偶尔溅起,像一颗颗调皮的星星;铁器碰撞的脆响和砂纸摩擦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欢快的乐曲,充满了活力。
“少卿,都准备好了!” 铁匠老王举着一把贞观犁跑过来,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他的铜烟袋别在腰间,烟灰蹭得衣襟黑乎乎的,却毫不在意。“这十把犁都按您给的参数打造,一丝一毫都没差。您看这犁铧,用的是武才人送的那块镔铁,锋利得能削铁如泥!” 他说着,拿起一块废铁,用犁铧轻轻一划,废铁就像豆腐一样被切开,断面光滑平整。
李杰接过犁,手指轻轻抚过曲辕的弧度,触感光滑流畅。枣木的犁身被打磨得光滑如玉,纹理清晰可见,散发着淡淡的木香;镔铁犁铧泛着青幽的光,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冽的锋芒,让人不敢直视。他试着抬了抬,比传统直辕犁轻了至少三成,手感也舒适了许多,心里不由得生出几分期待。
三日后的关中平原,一处开阔的麦田里插满了彩旗,五颜六色,随风飘扬,像一片彩色的海洋。李世民穿着一身常服,青色的袍子上绣着简单的花纹,显得格外亲民。他站在田埂上,身后跟着房玄龄、长孙无忌等重臣,个个神情肃穆,却又难掩好奇。连许久未曾露面的李承乾也来了,他穿着一身紫色的太子袍,只是站在人群末尾,脸色依旧苍白,眼神中带着复杂的情绪。
“李杰,你说这新犁能让耕地效率提高一倍?” 李世民手里把玩着马鞭,眼神里带着几分好奇和怀疑。他在位多年,见过不少农具改良,大多是换汤不换药,从未有人敢说效率能翻倍,这让他不得不谨慎。
“陛下一试便知。” 李杰侧身让出位置,语气自信。只见张老丈牵着一头黄牛走了过来,黄牛体格健壮,毛色光亮。牛身上架着的正是那把镔铁贞观犁,犁身与牛配合得恰到好处。张老丈穿着簇新的绿色官袍,却依旧习惯性地卷着裤腿,露出黝黑的小腿,上面还沾着些许泥土,显得朴实而干练。
“张老丈,让陛下看看你的本事!” 李杰笑着喊道,声音里带着鼓励。
张老丈咧开嘴笑了,露出豁了一颗牙的牙床,显得有些憨厚。他扶着犁柄站稳,深吸一口气,吆喝一声 “驾”,黄牛顺从地迈开步子向前走去。令人惊讶的是,他几乎没费什么力气,犁铧就轻松地切入土壤,翻转出整齐的土块,深度均匀得像用尺子量过一般,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
“真轻!” 站在旁边的老农们发出一阵惊叹,声音里充满了不可思议。他们耕种了一辈子地,深知耕地的辛苦,尤其是转弯时,往往需要两个人合力才能搬动沉重的犁辕,累得气喘吁吁。可张老丈转弯时,只是轻轻一拉曲辕,犁身就灵活地转了方向,动作行云流水,毫不费力。
李世民快步走到翻耕过的土地前,蹲下身抓起一把新土,放在手心仔细端详。土块细碎松散,透气性极好,比传统犁耕过的土地细腻得多,显然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好!好!” 他连拍两下大腿,笑声爽朗得震得田埂上的野草都在摇晃,“有此犁,百姓可少受多少苦!李杰,你立了大功!”
房玄龄捋着胡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点头道:“陛下,依老臣看,可在关中先推广千把,组织农户学习使用之法。若效果显着,再向全国推行,届时我大唐的粮食产量定能大幅增加。” 他看着那把犁,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 这个李杰,总能带来惊喜,是个可塑之才。
长孙无忌却眉头微蹙,脸上带着一丝忧虑,开口道:“陛下,镔铁产量有限,向来是打造兵器的重要材料,若大规模打造此犁,恐难以为继,影响军备。” 作为关陇集团的领袖,他更关心的是资源分配和国家稳定,凡事都以大局为重。
“长孙公放心。” 李杰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说道,“普通贞观犁可用生铁打造,只需在犁铧边缘镶嵌三寸镔铁,既能保证锋利,又能节省材料。臣已让工匠试过,这样的犁耐用度是纯生铁犁的两倍,完全能满足农耕需求。” 他早料到会有此质疑,连替代方案都准备好了,胸有成竹。
李世民听得连连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就按你说的办!所需铁料,让工部优先供应,不得延误!” 他转头看向李杰,眼神里带着期许,“你想要的赏赐,朕都记着,等推广成功,一并给你,绝不会亏待于你。”
李杰躬身行礼,官袍的下摆扫过田埂上的草叶,动作恭敬而虔诚:“臣不求赏赐,只求陛下允臣继续研究,改进农具,提高粮食产量,让大唐的百姓都能丰衣足食,让我大唐的民生越来越好。” 他的目光望向远方,那里的麦田在秋风中翻起金色的波浪,仿佛能看到来年丰收的景象 —— 仓廪实,百姓安,四海平,那才是他心中的贞观之治,是他穿越而来,想要实现的目标。
李承乾站在人群后,看着父皇对李杰赞不绝口,看着百官围着那把新犁议论纷纷,脸上满是推崇和赞赏,指甲深深掐进了掌心,渗出血丝也浑然不觉。他想起自己送玉镇纸被拒的耻辱,想起长孙无忌那句 “大唐的天下要靠粮食和铁器撑着”,一股寒意顺着脊梁骨爬上来,让他浑身发冷。这个李杰,像一颗埋在土里的种子,不知不觉间已长成参天大树,而他这棵曾经的栋梁,却在慢慢枯萎,与大唐的未来渐行渐远。
试犁仪式结束后,夕阳将天空染成了金红色,像一幅绚丽的油画。李杰站在渭水岸边,看着远处的胡椒工坊和田间的贞观犁,它们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重叠,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晚风吹起他的官袍,猎猎作响,像一面即将远航的船帆,预示着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