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示好,也是投资。李杰明白,长孙无忌的转变不是因为欣赏,而是因为胡椒产业这块蛋糕太大,他不想被排除在外。但他并不在意这些,只要能推广技术,让百姓受益,借助谁的力量都一样。
“多谢长孙公支持。” 李杰送他到门口,看着马车缓缓驶远。车帘掀起的瞬间,他似乎看到长孙无忌回头看了一眼农具坊的方向,眼神复杂,像是在盘算着什么。
回到堂内时,张老丈正拿着贞观犁的图纸研究,见李杰进来,连忙放下图纸迎上来:“少卿,刚才听门吏说长孙国舅来了?他可是出了名的保守,怎么会突然来咱们司农寺,还愿意支持咱们推广胡椒?” 张老丈脸上满是疑惑,他在官场边缘摸爬滚打多年,深知长孙无忌的为人,向来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因为利益。” 李杰拿起一块刚烘焙好的胡椒饼递给张老丈,这是用新收的胡椒和上等面粉做的,香气扑鼻,“胡椒能让国库充盈,能让地方官获利,能让百姓增收,这样的事,再保守的人也不会反对。” 他看着窗外,阳光正好,洒在农具坊的屋顶上,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利益惠及更多人,让谁都无法忽视。”
张老丈咬了一口胡椒饼,辛辣的香气在嘴里炸开,刺激得他精神一振,他笑了起来,脸上的皱纹挤成了一朵花:“还是少卿看得透彻!只要能让地里多打粮食,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管他是谁支持呢!”
李杰也笑了。他知道,和长孙无忌的合作只是开始,朝堂上的权力博弈从来都离不开利益交换。但他有信心,只要手里掌握着能让大唐变强的技术,就永远能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主动。
傍晚时分,王德偷偷摸摸地来到长孙无忌的府邸。他穿着一身不起眼的灰色布衣,低着头,像个普通的小厮,手里捧着一个沉甸甸的锦盒,那是李承乾让他送来的厚礼。
走进长孙无忌的书房,王德拘谨地站在门口,不敢四处张望。书房布置得简洁而大气,墙上挂着一幅山水图,笔法苍劲有力,一看就是名家手笔。长孙无忌正坐在太师椅上,慢条斯理地品着茶,茶香袅袅,弥漫在整个书房。
“国舅爷,太子殿下让小的问问,您看…… 李少卿那边,还有缓和的余地吗?” 王德低着头,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心里七上八下的,生怕长孙无忌不高兴。
长孙无忌放下茶杯,看着跪在地上的王德,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缓和?等你家殿下明白,这大唐的天下终究要靠粮食和铁器撑着,而不是靠东宫的身份时,再说吧。” 他挥了挥手,语气带着一丝不耐烦,“回去告诉太子,安分抄书,别再惹事了。如今陛下对李少卿颇为看重,他这个时候去触霉头,不是明智之举。”
王德喏喏地退下,心里却明白,这位国舅爷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 在李杰和太子之间,他选择了前者。夜色渐浓,长安城的万家灯火次第亮起,像散落人间的星辰。而在这片灯火背后,一场围绕着胡椒和新犁的权力洗牌,才刚刚拉开序幕。
司农寺的农具坊里,灯火通明,像一颗璀璨的夜明珠。工匠们还在赶制贞观犁,铁锤敲打铁器的声音在夜空中传出很远,清脆而有节奏,像一首写给未来的战歌。
李杰站在窗前,看着月光下那把即将完工的镔铁犁。犁头在月光的映照下泛着冷冽的光,仿佛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他知道,这把犁不仅能翻开坚硬的土地,更能翻开大唐新的篇章。而那些试图阻碍时代前进的力量,终将像窗前的落叶一样,被历史的车轮碾在脚下。
此时,李承乾正独自坐在观文殿的角落里,手里拿着一杯烈酒,一口接一口地喝着。酒液辛辣,灼烧着他的喉咙,却无法驱散他心中的阴霾。窗外,寒风吹过,梧桐叶发出 “呜呜” 的声响,像是在为他哭泣。他想起白天王德带回的消息,想起长孙无忌的态度,想起李杰那不容置疑的拒绝,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他不知道,自己的路,该往哪里走。
夜色越来越深,长安城渐渐沉寂下来,只有司农寺农具坊的铁锤声,还在不知疲倦地响着,像是在预示着一个充满希望的黎明即将到来。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