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武媚娘的祝贺(2 / 2)

老王正忙着敲打一块犁铧,听到李杰的话,连忙放下铁锤,用带着油污的手接过镔铁。他先是放在鼻尖闻了闻,眉头微微皱起,随即又用小锤轻轻敲了敲,“铛铛” 的声音清脆悦耳,与普通铁器的沉闷声截然不同。他的脸色顿时变得严肃起来,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的天!这是西域镔铁!少卿,这可是宝贝啊!用它打造的犁头,锋利耐用,能顶普通铁器的三倍用!” 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镔铁表面,像是在触摸什么稀世珍宝,粗糙的手指在光滑的铁面上轻轻滑动。

“那就用它打出最好的犁头。” 李杰的目光望向作坊外的田野方向,那里,成片的麦田在风中起伏,像一片金色的海洋,“要打造成能犁开坚硬荒地的那种,让关中的盐碱地也能种出庄稼。” 他知道,关中地区有不少盐碱地,因为土壤贫瘠,一直无法耕种,若是能用这镔铁打造的犁头将其开垦出来,能增加不少耕地。

老王重重点头,脸上的皱纹因为激动而挤在一起:“放心吧少卿!我这就召集最好的工匠,保证把这宝贝用在刀刃上!一定打出一把能让土地都服气的犁头来!” 他捧着镔铁,脚步轻快地走向锻造炉,仿佛浑身都充满了力气,连走路都带着风。

工匠们听说有镔铁用来打造犁头,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眼睛里都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他们中有不少人一辈子都没见过镔铁,如今能有机会用这宝贝打造农具,都显得格外兴奋。

“这镔铁可真亮啊,比镜子还光。”

“用它打造的犁头,肯定特别锋利,耕地就像切豆腐一样。”

“咱们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别浪费了这么好的材料。”

李杰站在一旁,听着工匠们的议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些工匠都是老手艺人,对铁器有着天生的敬畏和热爱,有他们用心打造,这把镔铁犁头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他走到窗前,看着中年男子的身影消失在街角,融入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手里紧紧攥着那张写着诗句的宣纸,指尖能感受到纸张的纹理。他明白,武媚娘的这份礼物,不仅仅是祝贺,更是一种试探和结盟的信号。她看清了胡椒产业背后蕴藏的巨大潜力,更预见了农具改良对大唐根基的深远影响 —— 这个女人,有着不输于男人的政治眼光和远见,她懂得什么才是真正能改变国家命运的东西。

“胡椒香飘长安日,正是新犁破土时……” 李杰低声念着这句诗,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他知道,武媚娘是在告诉他,胡椒带来的朝堂震动只是开始,真正能改变大唐格局的,是接下来的农业革新。而她,选择站在他这边,用这份珍贵的镔铁,表达了她的支持。

远处的长安城上空,白云缓缓飘过,像一幅流动的画卷,勾勒出这座古城的宏伟轮廓。李杰知道,随着贞观犁的推广,随着农技队的深入田间,随着更多新式农具的出现,朝堂的格局将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更深刻的变化。那些依靠门第和资历占据高位的人,将逐渐被有真才实学、能为百姓办实事的人所取代。而他与武媚娘之间,这场基于共同远见的默契,或许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出意想不到的力量,推动着大唐朝着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方向前进。

农具改良坊里,铁锤敲打铁器的声音再次响起,清脆而坚定,像在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敲响序曲。镔铁在炉火中渐渐变红,像一颗跳动的心脏,散发着炽热的光芒,孕育着改变大唐命运的力量。工匠们的汗水滴落在滚烫的铁块上,发出 “滋啦” 的声响,升腾起白色的雾气,模糊了他们的身影,却掩盖不住他们眼中的专注和期待。

张老丈不知何时也来到了作坊门口,他拄着拐杖,看着那通红的镔铁,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仿佛已经看到,无数把崭新的贞观犁在田野里穿梭,贫瘠的土地变成肥沃的良田,百姓们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那笑容,比任何珍宝都要珍贵。

李杰看着眼前这一切,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知道,前路或许会有坎坷,会有阻碍,但只要他坚持下去,带着这些朴实的工匠和老农,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让大唐的土地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生机,让百姓们过上富足安稳的生活。这不仅是他作为农科院高材生的责任,更是他作为大唐一员的使命。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作坊的窗户洒进来,照在工匠们忙碌的身影上,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那把正在锻造的镔铁犁头,在余晖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仿佛已经做好了破土而出的准备,即将在大唐的土地上,写下属于它的传奇。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