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 > 第70章 李承乾的 “合理借口”

第70章 李承乾的 “合理借口”(2 / 2)

李杰却摇了摇头,指尖划过一株刚抽出的新芽。嫩芽的颜色有些发黄,是缺水导致的营养不良:“陛下正忙于突厥战事,昨日的军报说,颉利可汗的骑兵已经越过了阴山,前锋离长安只有七百里。” 他想起系统面板里的【大唐边境动态】,红色的警报线已经逼近关中,“此时去奏请,只会让李承乾说咱们小题大做,不顾边境安危。”

“那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苗枯死啊!” 老张急得直搓手,掌心的老茧磨得发白,“刚才回来时,俺看见西边的几株壮苗也开始卷叶了,再这么旱下去,就算三天后开闸,也回天乏术了!”

李杰没说话,只是走到移动花架旁,仔细检查着那些挂果的苗株。青绿色的果子比昨日小了些,果皮上起了层细密的皱纹,像老人手背的皮肤。他轻轻捏了捏果子,硬度还在,说明水分还没完全流失,还有救。

“东宫封了上游的路,却封不了天。” 李杰突然开口,目光望向天空,虽然没有云,却能看到远处山涧升起的薄雾,“他们能拦断溪水,却拦不住露水和地下水。” 他蹲下身,手指插进苗田的土壤,“这里的地下水位不算太深,只要挖些渗水井,或许能缓解旱情。”

“渗水井?” 老李皱起眉头,“那玩意儿能有多少水? 俺老家挖过,一天也就渗出半桶水,还带着股泥腥味。”

“普通的渗水井不行,” 李杰捡起根树枝,在地上画出渗水井的结构图,“要挖成辐射状,中间一口主井,周围挖八口副井,用竹管连接,井底铺三层滤材:碎石、粗沙、细沙,这样既能过滤泥沙,又能提高渗水效率。” 他在图上标出尺寸,“主井深三丈,副井深两丈,这样能触及不同的含水层。”

小王凑过来看图纸,眼睛亮了起来:“这法子跟过滤池有点像! 就是工程量太大了,咱们只有十来个人,怕是挖不完。”

“不用挖完所有的井,” 李杰用树枝圈出挂果苗株的范围,“先在这些苗周围挖,保证重点区域的供水就行。” 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至于东宫的‘合理借口’,咱们不用去戳破,让它烂在那儿就行。等胡椒苗结果了,所有的借口都会不攻自破。”

老张看着地上的图纸,突然明白了李杰的意思。不去跟东宫争辩,也不去打扰忙于战事的陛下,用自己的法子解决问题,这既是无奈,也是种智慧 —— 就像胡椒苗在干旱中默默扎根,积蓄力量等待雨水,而不是怨天尤人。

“俺这就去准备工具!” 老李扛起铁锨,脚步比来时轻快多了,“就算挖断手筋,也得把这些井挖出来!”

狱卒们也重新振作起来,有的去找竹管,有的去准备滤材,苗田上又恢复了忙碌的景象,只是这次的节奏比之前更沉稳,带着种在困境中挣扎的坚韧。

老张把那截烧焦的胡椒木递给李杰:“还需要把这东西送给账房先生吗?”

李杰摇了摇头,将胡椒木扔进旁边的火堆。火苗舔舐着焦黑的木头,发出 “噼啪” 的声响,像在吞噬李承乾那些荒唐的借口:“暂时不用。武媚娘那边肯定也收到了消息,她比我们更清楚东宫的动向。” 他望着香露坊的方向,虽然看不见,却能想象到那里正在发生的事 —— 以武媚娘的聪慧,绝不会对禁苑的旱情坐视不理。

夕阳西下时,第一口渗水井开始动工。铁锨挖进干燥的泥土,发出 “咯吱” 的声响,像在啃咬坚硬的骨头。李杰站在井边,看着泥土被一锨锨挖出来,心里清楚这只是应对旱情的权宜之计,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得让东宫的土坝消失。

远处的东宫灯火渐次亮起,李承乾正在偏殿宴请几位大臣。席间,他频频举杯,笑容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得意:“诸位放心,禁苑的胡椒苗绝不会影响秋收,本王已经让人‘妥善’处理了水源问题。” 他故意加重了 “妥善” 二字,引得众人纷纷附和。

王德站在殿下,听着殿内的欢声笑语,嘴角却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他刚收到消息,禁苑那边不仅没乱,反而开始挖井了。那个李杰,似乎总能想出些出人意料的法子,这让他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禁苑的夜色里,渗水井的挖掘还在继续。火把的光芒在井口晃动,映着狱卒们汗湿的脸庞。虽然辛苦,却没人抱怨,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他们守护的不仅是胡椒苗,更是在与东宫的阴招较劲,是在为自己争一口气。

李杰坐在了望台上,看着月光下的渗水井,井水已经没过了井底的滤材,正以极慢的速度上涨。他知道,这口井的水远不够苗田的需求,但这是希望的开始。就像李承乾那些看似天衣无缝的借口,终究会被事实戳穿一样,干旱带来的困境,也终会被智慧和坚持化解。

“明天多派些人挖井,” 李杰对轮值的狱卒说,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重点照顾那些挂果多的苗株,一定要撑过这三天。” 他望向东宫的方向,那里的灯火依旧明亮,却透着股色厉内荏的虚张声势。

狱卒们领命而去,挖掘的声响在夜色里此起彼伏,像首不屈的歌谣。李杰握紧了拳头,他知道,与李承乾的较量还在继续,而这场以干旱为名的战争,才刚刚进入最关键的时刻。他不会指望陛下的干预,也不会畏惧东宫的封锁,他要用自己的方式,用科学的力量,守护好这些承载着希望的胡椒苗,让李承乾的 “合理借口”,最终成为贻笑大方的笑话。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