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文途缉影 > 第104章 苏州巷尾与刻章师傅

第104章 苏州巷尾与刻章师傅(2 / 2)

离开 “石印斋” 时,雨已经停了。苏衍走在最前面,手里还捧着那本《论语集注》,仿佛能感受到姑姑当年握着这本书时的温度。林溪突然停住脚步,拉了拉苏衍的衣袖,指着斜对面一家关着门的铺子:“你们看那家店。”

众人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那家铺子的招牌也是木质的,却用黑布盖着,只露出一角。铺子的门是朱红色的,门环是铜制的,上面刻着两个细小的字 ——“文影”。佐藤立刻上前,蹲下身仔细观察门环。他的手指在铜环上轻轻摩挲,然后抬起手,指尖沾着一点新鲜的铜绿:“这门环刚被人碰过,上面的铜绿还没氧化,说明最近有人进出过。”

“这就是‘文影会’在苏州的据点。” 陆沉的眼神变得锐利,“晚上再来,现在人多眼杂,容易打草惊蛇。”

深夜十一点,老巷里的灯大多熄了,只有几盏路灯发出昏黄的光。专案组四人穿着深色衣服,戴着手套,悄悄来到 “文影会” 的据点前。陆沉从背包里取出一套开锁工具,指尖灵活地插入锁孔,不过半分钟,就听到 “咔嗒” 一声轻响。

推开木门的瞬间,一股浓重的霉味扑面而来。铺子里面漆黑一片,林溪打开手电筒,光柱扫过四周 —— 里面没有货架,只有一排排靠墙的书架,上面摆满了用黑布包裹的东西。苏衍走上前,掀开一块黑布,发现里面是一本本线装古籍,封面上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一个小小的 “影” 字印章。

“这些都是失窃的汉籍。” 林溪的声音带着愤怒,“我在文物局的失窃名单上见过,这本《春秋左传》是去年从南京博物馆丢的,还有这本《孟子注疏》,是前年苏州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佐藤突然指着书架最上层的一本书:“那本书是松动的。”

陆沉搬来一张木凳,站上去轻轻拉动那本书。没想到书架竟然缓缓向一侧移动,露出后面一道狭窄的通道。通道里没有灯,墙壁上还残留着未清理干净的石灰,显然是后来凿出来的。

“小心点,可能有陷阱。” 陆沉走在最前面,手里握着战术手电筒,光柱在通道两侧来回扫动。苏衍紧随其后,注意到通道的墙壁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 —— 都是古籍的书名,《论语集注》《楚辞》《诗经》…… 每一个书名都用楷书刻成,刻痕里积着灰尘,有些字的边缘被反复触摸,已经变得光滑。

“这就是‘文路’。” 苏衍的指尖轻轻贴在墙壁上,仿佛能感受到姑姑当年走过这里时的气息,“我姑姑在日记里写过,‘沿着书名将寻到真相’,原来指的就是这个。”

通道尽头是一扇铁门,上面挂着一把生锈的铁锁。陆沉用撬棍轻轻一撬,锁就开了。推开铁门,里面是一间十平米左右的密室,中央摆着一张破旧的木桌,桌上放着一本泛黄的账本和一盏煤油灯。四周的地上堆着十几个木箱,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用棉纸包裹的古籍,有些还带着博物馆的标签。

林溪走到桌前,小心翼翼地翻开账本。账本的纸页已经脆化,上面用毛笔写着密密麻麻的记录,日期从十年前一直延续到去年。“这里记录的是‘文影会’走私汉籍的明细。” 林溪的声音有些发抖,“你看这一笔,‘2014 年 9 月,截获苏梅携带《楚辞》,送至京都古本堂’,

“处理” 两个字用墨很重,笔画都晕开了,像是蘸了太多墨,又像是…… 苏衍的心脏猛地一缩,他想起姑姑日记里最后一页的血渍,指尖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你们看这个。” 佐藤突然指着账本里夹着的一张黑白照片。照片已经有些褪色,上面是一个戴着斗笠的男人,穿着青色长衫,正站在 “古本堂” 的招牌下。虽然斗笠遮住了大半张脸,但露出的下颌线和身形,和他们在京都茶屋见到的那个神秘男人一模一样。

“这是‘墨老’。” 佐藤拿出手机,调出国际刑警的档案照片,“他是‘文影会’的实际头目,也是‘先生’在东亚地区的负责人。十年前云庐先生的失踪、苏梅小姐的遇害,大概率都和他有关。”

苏衍拿起照片,指腹轻轻拂过男人的斗笠。照片的边缘有一道细微的折痕,像是被人反复摩挲过。他突然注意到,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因为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有些模糊:“敦煌遗书,下一站。”

“敦煌遗书?” 陆沉凑过来,看清字迹后眉头紧锁,“‘文影会’的下一个目标,是敦煌遗书?”

密室里的空气瞬间变得凝重。窗外的雨又开始下了,敲打在屋顶的瓦片上,发出 “滴答” 的声响,像是在为十年前的亡魂默哀,又像是在预示着一场新的风暴即将来临。林溪将账本和照片小心地放进证物袋,佐藤则在检查木箱里的古籍,陆沉走到苏衍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会找到‘墨老’,为你姑姑报仇,也为所有被‘文影会’迫害的人讨回公道。”

苏衍点点头,将《论语集注》抱在怀里。书里的纸张已经泛黄,但他仿佛能听到姑姑的声音,在告诉他:“别停下,沿着‘文路’走下去,真相就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