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沉和苏衍赶到学校时,教学楼的楼梯间里,小雅正蹲在地上捡书包里的东西。语文课本掉在花坛的泥土里,封面上她画的小太阳沾了泥;铅笔盒摔开了,里面那支奶奶缝补过的橡皮滚到了草丛里;她的眼睛红红的,却没哭出声,只是默默地把东西往书包里塞。
“小雅!” 苏衍快步走过去,蹲下来帮她捡橡皮,橡皮上的红线沾了草屑,他小心翼翼地拂掉,“有没有摔疼?哪里不舒服吗?” 小雅摇了摇头,指了指不远处的走廊 —— 三个高年级男生正靠在栏杆上,带头的男生穿着一双有点旧的名牌运动鞋,却皱着眉,手里把玩着那个银色的徽章,徽章上的小警察图案被他捏得有点变形。
陆沉走过去,没有大声呵斥,只是把徽章从男生手里拿过来,轻轻擦了擦上面的指纹:“你们为什么要抢她的徽章,扔她的书包?”
带头的男生叫小浩,低着头,踢了踢地上的石子:“我爸妈总说我不如隔壁的哥哥,说我笨,我看到小雅一个人,就想…… 想让她也不好过。” 旁边的男生也小声说:“我爸妈天天吵架,回家就骂我,我心里烦……”
苏衍走过来,坐在走廊的台阶上,让三个男生也坐下:“我小时候转学的时候,也怕生,总觉得自己不合群。后来有个老师告诉我,心里不舒服可以说出来,不是只有欺负别人才能证明自己厉害。” 他拿出手机,给他们看之前处理的一个案子 —— 一个因为家庭矛盾欺负同学的孩子,后来参加了社区的心理辅导,现在和同学相处得很好,“你们看,他现在还会帮社区的老人拎东西呢。”
当天晚上,陆沉和苏衍联系了三个男生的家长,在学校的会议室开了个小型沟通会。有的家长一开始不耐烦:“小孩子打闹而已,至于吗?” 有的则沉默地抽烟,不说话。苏衍拿出小雅的书包照片 —— 书包上有奶奶缝补的补丁,课本上的小太阳画得很认真,还有之前处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案例:“孩子欺负人,很多时候是因为心里的情绪没地方放。比如小浩的爸妈总拿他和别人比,他就会觉得自己没用,才会通过欺负同学来找存在感。”
他建议学校开设心理辅导课,每周一次,用游戏、绘画的方式让孩子表达情绪 —— 比如 “情绪小火车” 游戏,让孩子把不开心的事画在卡片上,“开” 到 “终点站”(老师那里)倾诉;还建议家长每周和孩子聊一次 “开心事”,不管多忙,听孩子说五分钟学校的事。
学校很快采纳了建议,心理辅导室的门总是敞开着,门上贴着孩子们画的笑脸。小雅也渐渐开朗起来,每天上学都会戴着那个小徽章,有时候还会跟同学介绍:“这是警察叔叔给的,能保护我。”
半个月后,陆沉路过学校,正好赶上课间操。操场上,小雅和两个女生正在跳绳,她的辫子甩来甩去,胸前的徽章在阳光下闪着光。一个女生指着徽章说:“小雅,你的徽章真好看!” 小雅笑着说:“是社区的警察叔叔给的,他们还帮我找过书包呢!” 跳着跳着,小雅看到了陆沉,挥着小手喊:“警察叔叔!”
陆沉笑着挥手,对身边的苏衍说:“看来我们的徽章没白送。”
苏衍点点头,看着操场上奔跑的孩子,心里暖暖的:“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徽章,一句简单的鼓励,就能在孩子心里种下安全感的种子。我们守护的不只是开学季的安全,更是他们成长路上的一点点光亮。”
初秋的阳光洒在操场上,孩子们的笑声像风铃一样清脆。
陆沉摸了摸口袋里剩下的小徽章,想着下周要给社区里刚转学来的孩子也送一个 —— 或许这些小小的金属徽章,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却能让孩子们知道,有人在守护着他们的成长,就像社区里的每一盏灯,每一次巡逻,每一次耐心的倾听,都是对 “守护” 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