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衍走过去,拿起流水线上的电子元件 —— 外壳是黑色的,没有生产日期,没有生产厂家,只有一个模糊的 “合格” 标签,用指甲一抠就掉了,里面的线路板上还有明显的翻新痕迹。“这些元件是从哪里进的?” 他问张强。
张强的眼神闪烁了一下:“关你们什么事!反正不是偷的抢的!”
陆沉立刻拿出对讲机,联系劳动监察部门和工商执法队:“向阳社区往西三公里,鑫源电子厂,涉嫌无证经营、拖欠工资、扣押身份证,还雇佣未成年工,速来!”
不到半小时,劳动监察的工作人员就到了,拿着执法记录仪,对工厂进行检查。张强的营业执照是假的,上面的公章都是伪造的;车间里没有任何消防设施,电线乱拉乱接,地上还堆着易燃的焊锡膏;十几个孩子里,有五个未满十六岁,属于童工,剩下的虽然满十六岁,但工厂没办理未成年工备案手续,属于违法用工。
张强见事情败露,趁大家不注意,偷偷往后门溜,却被小李和小赵拦住。他瞬间没了之前的嚣张,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我错了!我给他们发工资!我还身份证!别封我的厂!”
最终,劳动监察部门责令工厂立即停业整顿,对张强处以一万元罚款,要求他当天结清所有孩子的工资。傍晚时分,小宇拿到了四千块工资,崭新的纸币被他紧紧攥在手里,手指都在抖:“谢谢叔叔,我终于可以给我妈买降压药了,她的药快吃完了……” 他说着,眼泪掉在钱上,赶紧用袖子擦掉,脸上却露出了久违的笑。
其他孩子也拿到了工资,小浩拿着三千五百块,给家里打了电话,声音里满是兴奋:“妈,我拿到工资了,够买新书包了!” 那个十五岁的女孩抱着工资,小声对苏衍说:“谢谢姐姐,我以后再也不来这种地方了。”
处理完工资的事,苏衍却没走。他蹲在车间的原材料堆旁,拿起一个电子元件,外壳上贴着一张英文标签,写着 “ed”(二手),用酒精擦了擦,标签就掉了,露出里面的旧编号 —— 是国外淘汰的电子元件。“陆沉,这些原材料有问题。” 他把元件递给陆沉,“没有生产日期,没有合格证明,看起来像是翻新的废旧元件,很可能是走私来的。”
陆沉接过元件,仔细看了看:“之前光头强的假药团伙被端了,他的同伙会不会转行做这个了?” 他们立刻联系技术科,对元件进行检测 —— 果然是国外的废旧电子元件,经过简单翻新后重新包装,不符合国内的安全标准,用这种元件生产的充电器,很容易短路着火。
通过追查元件的物流记录,他们发现这些元件来自郊区的一个废弃纸箱厂 —— 正是之前光头强存放假药的仓库附近。第二天一早,陆沉和苏衍联合工商、海关部门,对仓库进行突击检查。仓库里弥漫着刺鼻的化学味道,地上堆着成箱的电子元件,三个男人正戴着口罩,用砂纸打磨元件上的旧痕迹,旁边还放着印假标签的机器。
“不许动!” 队员们冲进去,三个男人想销毁证据,却被按在地上。经过审讯,他们果然是光头强的同伙,光头强被抓后,他们找不到其他活,就从国外走私废旧电子元件,翻新后卖给像鑫源电子厂这样的黑作坊,三个月赚了二十多万。
“没想到处理一个暑假工的工资纠纷,还顺藤摸瓜端了个走私窝点。” 小李收拾证据时,笑着说,手里拿着查获的五十多万的电子元件清单。
陆沉点点头,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废旧元件,眼神变得严肃:“社区的案子看似小,却可能连着大线索。小宇的工资纠纷,背后是黑作坊和走私,要是我们没注意,这些不合格的充电器流出去,可能会引发火灾,伤到人。所以不管案子大小,都不能掉以轻心。”
苏衍看着窗外,阳光照在仓库的铁门上,远处传来社区孩子们的笑声。他想起小宇拿到工资时的笑容,想起那些孩子终于能回家的轻松,忽然觉得,社区的工作就像在织一张网,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是网眼里的节点,只有把每个节点都守住,才能护住社区的安全,护住这些平凡日子里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