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大军压境,刘备军驻扎夏口,兵微将寡,形势岌岌可危。曹操深知诸葛亮是心腹大患,便想出了一招“攻心为上”的计策——派徐庶前往劝降。
在曹操看来,这简直是绝杀。徐庶,字元直,曾是刘备的第一任军师,与诸葛亮亦师亦友,情同手足。当年被程昱用计骗到曹营,徐庶发誓“终身不设一谋”,但这份情谊还在。让他去说服诸葛亮,岂不是手到擒来?
于是,徐庶乘坐一叶扁舟,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来到了夏口军营。
诸葛亮早已在帐外等候。见到徐庶风尘仆仆、面容憔悴的样子,他心中一痛,但脸上却挂着三分凉薄、七分讥诮的笑容。
“元直兄,别来无恙啊。听说你在许昌,日食山珍海味,夜卧锦帐暖裘,怎的今日有空,来我这穷乡僻壤了?”
徐庶闻言,老脸一红,拱手道:“孔明,休要取笑。我……我是奉曹丞相之命,前来……”
“前来劝降?”诸葛亮打断他,羽扇一摇,笑意更浓,“好,好一个奉命而来。元直兄果然是识时务的俊杰,懂得‘良禽择木而栖’。只是不知,你这棵‘良禽’,栖的是哪根‘朽木’?”
徐庶被噎得说不出话,只能硬着头皮说:“孔明,曹丞相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乃天命所归。主公兵不过数千,将不过关张赵云,如何能与之抗衡?你若肯归顺,高官厚禄,指日可待!”
诸葛亮听到这里,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寒意。他上前一步,逼视着徐庶,声音不大,却字字如刀。
“高官厚禄?元直兄,你当初在主公帐下,主公待你如何?”
徐庶低下头:“主公待我如手足,恩重如山。”
“好一个恩重如山!”诸葛亮冷笑一声,声调陡然拔高,“那你又是如何报答这份‘手足之情’的?老母一封书信,你便抛下危难中的主公,星夜北上!你口口声声说‘孝’,我问你,何为孝?”
“这……”徐庶哑口无言。
“为母尽孝,天经地义!但你可知,你走之后,主公是怎样的光景?”诸葛亮指着远处简陋的营寨,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他为你,马跳檀溪,险些丧命!他为你,在新野被曹军追得如丧家之犬!你倒好,在许昌安享富贵,嘴里说着‘终身不设一谋’,心安理得地当你的‘孝子’!”
“我……”徐庶的脸涨成了猪肝色。
“你什么你!”诸葛亮骂得更起劲了,他绕着徐庶踱步,像是在审视一件不合格的作品,“你只顾你自己的‘孝名’,却让主公背负‘失贤’之名!你只顾你老母一人,却置主公和这数万将士的性命于不顾!徐元直,你这叫‘小孝’,是自私的孝!是懦弱的孝!是只顾自己前途,不顾兄弟危难的假孝!”
“假孝”二字,如两记重锤,狠狠砸在徐庶的心上。
诸葛亮不给他喘息的机会,继续说道:“你以为你‘终身不设一谋’,就是对得起主公了?错了!你这是在用一种最消极的方式,折磨你自己,也折磨着主公!你让他觉得,是他这个做大哥的,没能保护好你的母亲,才让你陷入如此两难的境地!你这是在用道德绑架,让他对你心存愧疚!”
徐庶浑身一颤,后退一步,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从未从这个角度想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