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头,朔风猎猎。司马懿负手而立,望着远处蜀汉大营的灯火,花白的胡须在风中微微颤动。他一生谨慎,算无遗策,却在魏延和姜维这对奇正相合的组合面前,接连败退,甚至被逼得要牺牲钟会来自保。这是他一生中从未有过的耻辱。
“父亲,您不必忧虑。”身后,两个身材魁梧的年轻人走了上来,正是他的长子司马师和次子司马昭。他们的眼神中,燃烧着与司马懿截然不同的火焰——那是愤怒,是仇恨。
“魏延小儿,欺人太甚!”司马师声音低沉,压抑着怒火,“姜维竖子,助纣为虐!此仇不报,我司马家有何面目立于天下!”
司马昭更是咬牙切齿:“父亲,请允许我兄弟二人,亲率大军,踏平关中,斩魏延、姜维之首,来祭奠我军阵亡的将士!”
司马懿缓缓转过身,看着自己这两个野心勃勃的儿子。他知道,自己老了,锐气已被岁月磨平。而他们,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
“也好。”司马懿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我给你们十五万大军,倾国之力,去会一会他们。记住,魏延诡诈,姜维沉稳,不可轻敌。”
“我等,定要血债血偿!”司马师与司马昭齐声跪下,眼中杀意沸腾。
**第一幕:复仇之师,铁壁合围**
司马师与司马昭亲率十五万大军,如乌云般压向关中。他们没有采用司马懿的稳扎稳打,而是带来了全新的战术。
司马师为人沉稳,治军严酷,他率领主力,构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移动壁垒,步步为营,压缩蜀军的空间,意图将姜维活活困死。
司马昭则骁勇果决,他率领一支精锐的骑兵,如同一柄锋利的快刀,专门寻找蜀军的薄弱环节,进行穿插和骚扰,不断制造麻烦。
兄弟二人,一静一动,配合默契,一时间,姜维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蜀军的游击战术,在司马师密不透风的防线面前,失去了效果;而正面战场,又被司马昭的骑兵搅得不得安宁。
姜维连连失利,被迫向后收缩,向魏延求援。
**第二幕:将计就计,诱敌深入**
魏延接到姜维的求援信,非但没有焦急,反而露出了笑容。
“司马兄弟,终究是年轻人。报仇心切,便露出了破绽。”魏延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他们以为我们怕了,所以才会如此激进。伯约,你且再败一阵,把他们引到葫芦谷。”
“葫芦谷?”姜维一惊,“那谷地狭窄,易进难出,若是被堵住……”
“就是要让他们以为,能堵住我们。”魏延的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司马师自以为智计过人,他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个围歼我们的绝佳机会。我要让他,亲眼看着自己的复仇大业,在葫芦谷里,化为灰烬。”
姜维闻言,豁然开朗,立刻领命而去。
接下来的几天,蜀军“节节败退”,丢盔弃甲,显得狼狈不堪。司马师果然中计,他认为蜀军已是强弩之末,亲率大军,将葫芦谷的出口堵得水泄不通。司马昭则率领骑兵,从谷口杀入,直扑姜维的中军。
“姜维!今日便是你的死期!”司马昭在阵前大吼。
**第三幕:烈火焚天,文鸯之威**
就在司马昭的骑兵即将冲入蜀军阵中时,异变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