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
成都的冬日,依旧湿润,但城中弥漫的气息,却已截然不同。街道上,行商旅人络绎不绝,脸上带着富足的神色;军营中,传来的不再是慵懒的闲聊,而是整齐划一的操练之声,虎虎生风。
魏延的府邸,再次变得肃静而庄严。这一次,不再是送礼者的车水马龙,而是蜀汉最顶尖的一群头脑,正围着一张巨大的沙盘,神情凝重。
沙盘之上,山川河流,城池关隘,无不栩栩如生。这三年,蜀汉的每一次进步,都凝聚在这方寸之间。
魏延环视众人,目光扫过姜维、李严、廖化、王平、张翼……这些曾经被埋没或被轻视的将才,如今个个神采奕奕,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渴望。
“诸位,”魏延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三年的磨砺,剑已锋利,鞘已饱满。是时候,让这把剑,见见血了。”
他伸出手,在沙盘上轻轻一划,动作不大,却仿佛带着雷霆万钧之势。
“今日,我等共议,这第一刀,该落向何方?”
**第一议:先定陇右,再图中原**
姜维率先出列。他比三年前更加沉稳,眼神中透着儒将的锐气。
“文长公,诸位将军,”姜维对着沙盘,指向了西北方向的陇右地区,“维以为,我军当先取陇右!”
“陇右,即今日之甘肃一带,乃天下之脊背。此地民风彪悍,盛产良马,更是我军北伐的必经之路。丞相当年六出祁山,所争者,亦是此地。若能尽得陇右,我军便有了源源不断的战马补给,进可直取长安,退可固守秦川。北伐之路,方能平坦无阻。”
李严抚着胡须,点头赞同:“伯约之言,正合我意。取陇右,是釜底抽薪之计。断曹魏右臂,则中原震动。”
**第二议:声东击西,稳住东吴**
就在众人纷纷点头之时,魏延却摇了摇头。
“伯约之计,是正道,是王道。但……”他话锋一转,手指从陇右划过整个荆州,直指东吴的腹地,“在我们全力北伐之时,若孙权在背后捅上一刀,我军必将首尾不能相顾。陆逊虽败,但江东才俊辈出,不可不防。”
“那依将军之见?”廖化问道。
“伐魏,是真。但伐吴,是假。”魏延的嘴角勾起一抹熟悉的狡黠,“我亲自率领荆州水师,号称十万,沿江而下,兵锋直指建业!我要让孙权彻夜难眠,让他将所有的兵力都调回长江防线。他自保尚且不及,绝无余力北上骚扰。”
“那我军北伐的主力……”王平有些不解。
“主力,交给伯约。”魏延看向姜维,眼中满是信任,“我率水师‘攻吴’,是为‘声东’;伯约率主力‘伐魏’,是为‘击西’。孙权多疑,曹丕谨慎,他们绝不会想到,我魏延敢在两线作战的情况下,还敢玩一手声东击西!”
此计一出,满座皆惊。这比三年前的任何一次计谋都更加大胆,更加疯狂。这是在同时挑衅两个巨人!
**第三议:群情激奋,请命北伐**
魏延的计划,瞬间点燃了所有将领心中的热血。
“将军此计大妙!末将愿随姜将军,直取陇右,踏平关中!”张翼第一个请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