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芷若补充道:“这家店,没有扩张,没有改良,固执地保持着最初的味道。这份‘固执’,就是最珍贵的调味品。我们吃的,是几代人的坚守。”
那一刻,他们明白了,**味道的第二个层次,是“时光”**。
---
### **第四章:一锅“人情”的酸汤鱼**
他们的最后一站,是西南的贵州,一个苗族村寨。
他们被邀请参加一场苗族的婚礼。婚礼的宴席,摆满了长长的街道,这就是着名的“长桌宴”。
主菜,是一锅巨大的酸汤鱼。
那酸汤,是用当地的毛辣果(一种小番茄)和米汤自然发酵而成,酸得开胃,辣得过瘾。鱼,是刚刚从稻田里捞出来的活鱼,鲜嫩无比。
全村的人,无论认识与否,都围坐在一起,唱歌、跳舞、敬酒。一位热情的苗族阿妈,看到王语嫣有些辣得受不了,特意从锅里舀了一勺鱼汤,兑了些清水,又加了点木姜子油,递给她。
“姑娘,喝这个,不辣了,还香。”
王语嫣喝了一口,那股酸辣被中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异的清香。她看着阿妈淳朴的笑容,眼泪差点掉下来。
姜小伍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喝下一口酸汤,那味道,比他在任何一家高级餐厅吃到的都要复杂,都要深刻。
“这锅汤里,有山野的气息,有发酵的智慧,但最重要的,是‘人情’。”他感慨道,“阿妈那一勺汤,是善意,是关怀,是陌生人之间的温暖。这种味道,是任何米其林厨师都无法复制的。”
周芷若也举起了碗:“是啊,食物最美味的时刻,不是它被端上桌的那一刻,而是它被分享的那一刻。”
他们终于领悟了,**味道的第三个,也是最高的层次,是“人情”**。
---
### **终章:回归“本味”的食神
游历归来,姜小伍没有立刻回到“江湖盛宴”。
他在那个江南小镇的老宅里,再次为父母做了一顿饭。
还是那些家常菜,但味道,却截然不同。
他的红烧肉,有了戈壁羊肉的醇厚。
他的清炒笋,有了江南灌汤包的精致。
他的那碗汤,有了贵州酸汤鱼的温暖。
父母吃着,连连点头:“小伍,你这手艺,又长进了。这菜,有‘魂’了。”
姜小伍笑了。
他知道,他找到了。他找到了味道的源头。
它不在任何一种食材里,也不在任何一种技巧里。它在风沙里,在时光里,在每一个陌生人的微笑里,在家人关爱的眼神里。
他,姜小伍,不再是那个追求完美的“食神”。
他只是一个懂得品尝生活,并用食物去表达爱的,普通人。
而这,才是厨艺的,终极大道。
姜小伍给父母留下了一张黑卡,和一张五千万的农业银行卡再次踏上寻梦之旅。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