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金是司马懿的心腹,骁勇善战。他设下十面埋伏,只等辽东军进入口袋。然而,他面对的是姜小伍。
“全军前进,不必理会两侧!”姜小伍一眼就看穿了伏兵的所在,但他却选择了最直接、最狂野的应对方式。
他催动坐下战马,一人一斧,如同一柄烧红的利刃,直插魏军阵心。天罡三十六斧再次施展,【劈山】开路,【断流】断后,【翻江】搅阵。魏军的包围圈,在他面前仿佛纸糊的一般,被硬生生撕开一道血口。
牛金大惊失色,亲自拍马迎战。他的长枪如毒蛇出洞,直刺姜小伍心口。姜小伍不闪不避,一招【巧打】,斧柄精准地磕在枪杆上,顺势一转,斧刃已带着风雷之声,削向牛金的脖颈。
牛金骇然,急忙回防,但姜小伍的斧法变幻莫测,虚招之后是实招,【盖顶】之后是【探海】。不过三合,牛金便被一斧劈于马下!
主将阵亡,魏军伏兵大乱。公孙渊的大军随之掩杀,白狼山之战,辽东军大获全胜。
司马懿闻讯,面色阴沉如水。他知道,常规的战术已经无法阻挡这个怪物。他亲率主力,与公孙渊在幽州城下展开决战。
这场决战,是姜小伍与司马懿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司马懿用兵如神,阵法严明,步步为营。而姜小伍则成了辽东军的“破阵锤”。无论司马懿摆出何种阵型,姜小伍总能找到最薄弱的环节,然后以天罡神斧之力,将其彻底摧毁。
他就像一颗钉子,死死地钉在魏军阵中,任凭千军万马围攻,我自岿然不动。司马懿的精锐虎豹军,在他面前也讨不到半点便宜。
最终,在姜小伍的突击下,魏军阵线崩溃,司马懿被迫放弃幽州,退守中原。幽州落入公孙渊之手。
#### 第四章:一州之牧,镇守北疆
幽州大捷,彻底改变了三国的格局。曹魏失去了北方屏障,蜀汉和东吴的北伐压力骤减。司马懿因战败被明帝削去兵权,朝中地位一落千丈。
公孙渊占据了整个幽州,实力暴涨,成为了天下不可忽视的新兴势力。回到辽东后,他举行了盛大的封赏大典。
在大会上,公孙渊当着所有文武的面,对姜小伍深深一揖。
“此番能克复幽州,全赖姜将军一人之功。我公孙渊愿将幽州牧之位相让,请姜将军为幽州之主,为我辽东集团镇守北疆!”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州牧,是一方军政的最高长官,相当于封疆大吏。公孙渊竟愿意将如此重要的位置拱手相让。
姜小伍却笑着摇了摇头:“大谬矣。我非为官,只为天下。我若为幽州牧,天下人将如何看待你?公孙将军才是辽东之主。我愿为你的‘镇北将军’,为你镇守这来之不易的疆土。”
他拒绝了州牧的实权,但公孙渊却以另一种方式,给了他无上的权威。公孙渊上表朝廷(名义上的蜀汉),并自行册封姜小伍为“辽州牧”。
这是一个新设的州,囊括了辽东、辽西和部分幽州之地,是专门为姜小伍打造的独立王国。姜小伍在“辽州”内,拥有独立的行政、军事和人事权,甚至可以自行铸造货币。他名义上是公孙渊的下属,实际上已是国中之国,是真正的一方诸侯。
站在辽东城的城楼上,姜小伍手持天罡神斧,眺望着北方。他知道,击败司马懿只是第一步。未来,他还要面对更强大的敌人,处理更复杂的联盟关系。
但他不再是一个迷茫的穿越者,而是手握一州之地,足以影响天下走向的封疆大吏。天罡三十六斧的传说,将在辽东这片黑土地上,续写新的辉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