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三品匠师!(2 / 2)

他身高约一米八五,体格壮硕,肩宽背厚,但身着合体的亚麻衬衫与工装裤,手指干净修长,眼神锐利专注,整体气质壮硕中透着精细,正是那一位了不得的三品匠师孙羽善。

“老陈!”

孙羽善与陈均海显然熟络,笑着招呼一声,目光随即落在吴升身上,带着审视与好奇。

能让陈均海亲自深夜带来的年轻人,绝不简单。

“老孙,打扰了,这位是吴升,从漠寒县来。”陈均海笑着简单介绍。

“孙前辈。”吴升抱拳行礼。

“你好!”孙羽善回礼,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漠寒县并非繁华大邑,能出这样让陈均海重视的年轻人?

他压下好奇,直接切入正题:“小友不必多礼,老陈电话里说了,你想定制兵器?”

“是,有劳前辈。”吴升点头。

“好,里面谈。”

孙羽善不再寒暄,领着二人穿过雅致客厅,径直进入别墅后侧相连的专业工作区。

工作区宽敞明亮,温度适宜,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金属与油脂气味。一侧是高温熔炉与各类锻造设备,另一侧则是多排货架,陈列着各式兵器半成品、模具及测量工具。

一进入工作区,孙羽善便开门见山:“小友,想定制何种兵器?”

“剑。”吴升回答干脆。

孙羽善点头:“剑分制式,按刃长,大致有三类。”

“短剑,四十五至六十厘米,轻灵迅捷。长剑,七十五至一百厘米,最常见,兼顾灵活与威力。巨剑,一百二十厘米以上,势大力沉,多需双手持握。你惯用哪种?”

“长剑。”吴升略作思索,“刃长在八十至一百厘米间皆可。”

“明白。”孙羽善转身走向标有“长剑”的货架。

架上整齐悬挂着数十柄剑坯,长度集中在八十五至九十厘米,形制略有差异,专供试手感。

“这些都是标准剑坯,你可试试,找最顺手的长度与重心。”

吴升上前,目光扫过,先取下一柄标着“88”的剑坯。

单手握持,手腕轻转,虚划数下,感受重量分布与平衡。

他并未立刻决定,又接连试了几柄不同型号,最终选定一柄刃长82厘米的剑坯。

“就这个长度。”他确认道。

“好,定82厘米。”

孙羽善记下,继续问:“剑刃形制?”

“四面剑,庄重锐利。”

“八面剑,更重坚固。”

“或带弧度的刀式,偏重劈砍?亦有其他特殊样式。”

“四面剑,简洁,重穿透。”吴升选择最熟悉的制式。

“可以。”

孙羽善点头,“剑身宽厚?这关乎硬度与韧性的平衡。”

“按常规制式,还是根据你的发力习惯微调?”

“请孙大师按常规制式把握,我信得过您的经验。”吴升坦然道。

“爽快!”孙羽善拿起皮尺与卡尺:“接下来测些个人数据,确保剑器完全贴合你的使用习惯。”

他让吴升伸出右手。

细致测量了掌宽、指长、虎口尺寸,并观察记录其自然站立与持剑姿态、臂长等数据。

“握柄偏好?圆润,还是略带棱角以增强握感?材质可选硬木、缠丝、裹皮。”

“略带棱角,缠防滑丝线。”吴升依据经验回答。

“配重呢?重心靠前,劈砍有力,靠后,更灵活。”

“略靠前,但要保证挥动顺畅。”

“剑格样式?简易十字、雕花,或定制造型?”

“简易十字,实用为主。”

“剑首是否加重?样式有要求吗?”

“稍加重,利于平衡,样式简洁。”

孙羽善一边询问,一边在专用记录板上快速勾勒草图、标注尺寸。

动作利落,条理清晰,每个细节都紧扣使用者需求。

整套问询持续约三十分钟。

最后,他放下笔,看向吴升:“基本情况已齐。”

“给我一天时间,我帮你弄一把比你背上那柄飞剑更好的!”

吴升略显好奇:“前辈认得这把剑?”

孙羽善轻哼一声,语气带点不屑,却无恶意:“万花谷那老头找别人定的,花了大价钱,偏偏没找我。”

“啧啧。”

“他啊,显然不算聪明。”

吴升悻然。

想来,也就只有孙羽善这样地位超然的匠师,才敢如此随意地将万花谷谷主称作老头子。

而吴升原本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见孙羽善已自顾自地转身,溜达着朝材料库走去,开始专注地挑选合适的胚料,完全沉浸到自己的工作中。

这干脆利落的作风,让吴升一时有些诧异。

他扭头看向身旁的陈均海,陈均海笑着低声道:“行了,这里没我们的事了。老孙他就是这个性子,一旦进入状态,眼里就只有活儿。”

吴升了然点头。

孙羽善行事如此专注高效,想必正是凭借这份心无旁骛的执着,才能达到如今三品匠师的极高境界。

他心中不免感慨,若非陈均海引荐,以自己目前的身份,恐怕很难接触到这个级别的人物。

一位三品匠师,几乎是将毕生心血都倾注在了锻造之道上。

吴升自己对锻造其实也颇有兴趣,只是眼下修炼之路漫长,实在抽不出时间深入钻研。或许等到将来某日,修为达到一定高度后,可以将此作为一条新的道路去探索。

他不再多想,对着孙羽善已投入工作的背影,遥遥抱拳示意,随后便与陈均海一同悄然离开了工作室。

孙羽善专注于手中的材料,浑然未觉二人的离去。

回程的车上,陈均海一边驾车一边说道:“这把剑,老孙既然接了,一天时间基本就能成型。”

“到时候他会派人直接送到观星阁给你,你无需再专门跑一趟。”

“有劳陈前辈费心安排。”吴升真诚道谢。

陈均海摆摆手,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吴升背后座椅上那柄古朴的长剑,终究还是没忍住好奇,问道:“吴升,你背上这柄剑,听老孙刚才的意思,是万花谷那位陆谷主所赠?”

他并不认识此剑来历,但既然心有疑问,便直接问出。

他与吴升之间,无需那些弯弯绕绕。

吴升对此也并不隐瞒,坦然道:“是,此前因一些机缘,曾与陆谷主的孙女陆清蘅师姐有过共事之谊。”

“我也未曾想到,陆谷主会赠剑于我,但此剑确实解了我当时兵刃不趁手的燃眉之急。”

陈均海闻言,眼中闪过明显的讶异与赞赏,由衷叹道:“了不得啊!”

他深知万花谷陆清蘅的才名,那位女子不仅天赋出众,性情更是温婉大方,在年轻一代中声望颇高。

吴升竟能与她结下如此善缘,甚至让一向眼高于顶的陆谷主亲自赠剑,这绝非寻常际遇。

陈均海心中同时也涌起一丝庆幸,能在吴升潜力初显时便与之结交,实属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