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积累的巨额财富,是未来生活的保障,也是巨大的风险源。他不能再满足于上海几家外国银行的不记名账户。他开始通过复杂的、多层级的跨国贸易(主要是利用李爷控制的皮包公司进行虚拟交易)和金融操作,将资金化整为零,小批量、多批次地转移至瑞士、香港、乃至里斯本的中立国银行,并用不同的假名和离岸公司名义持有。
他甚至动用了一部分资金,通过李爷的海外关系,在巴西和阿根廷购置了一些不易贬值的土地和房产,作为最终的避风港之一。这些操作如同蚂蚁搬家,耗时漫长,且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第三环:撤离路线。
姐姐的紧急撤离通道是最后的保险,但“凤凰计划”需要更稳妥、更主动的路线。他规划了三条主线路:
1. 海路南下:利用日本与东南亚尚存的航运,在合适时机,以“商务考察”或“调任”为名,搭乘日方或中立国船只前往香港或新加坡,再转往更远的地方。这条线路相对“正规”,但受战局影响大。
2. 陆路西行:如果战局急剧恶化,上海大乱,则启用与李爷准备的陆路通道,经安徽、江西,尝试进入国统区,再谋后路。这条路最危险,但也最直接。
3. 空中捷径(备用):他甚至在秘密收集关于日军或中立国偶尔执飞的国际航线的信息,考虑在极端情况下,能否利用身份或财富,换取一张直飞境外(如澳门、马尼拉)的机票。这希望渺茫,但同样值得留意。
第四环:时机把握。
这是最关键的,也最不可控的一环。
他需要准确判断日本战败的临界点。太早撤离,可能前功尽弃,甚至被军统视为逃兵;太晚,则可能陷入崩溃时的混乱与清算,无法脱身。他必须依靠对历史走向的知晓和对局势的敏锐观察,在最后的窗口期做出决断。
第五环:信息与掩护。
他需要确保在撤离时,能带走足够多有价值的情报,作为向组织“交差”和未来可能的“谈判”筹码。同时,也需要为自己最终的“消失”,准备一个合理的、不引起过度追查的“故事”。比如,因公殉职?意外失踪?还是被“愤怒的抗日分子”报复刺杀?这需要精心设计。
“凤凰计划”的框架,在他专用的密码本背面,以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特殊符号和缩写勾勒出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时间、资源和运气。
这是一场与自己、与敌人、与时间的终极博弈。
他合上密码本,将其放回暗格。
计划已经悄然启动。剩下的,就是耐心、谨慎,以及等待那场注定到来的、焚尽旧世界的大火。
他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眼神平静而坚定。
凤凰能否涅盘,尚未可知。
但他已决定,拼尽全力,赌上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