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像一个冷静的法医,在解剖一具已知死因的尸体。他要写一份报告,一份关于中途岛失败“原因分析”的报告。这份报告不能推卸责任,更不能指责战略错误——那等于直接打脸决策层。它必须“深刻”,但又必须将失败原因限定在“战术执行”和“不可控因素”的范围内,同时,还要隐隐维护帝国海军的“尊严”和“潜力”。
第三天,一份题为《关于中途岛海域作战受挫之初步技术分析及启示》的报告,摆在了佐藤和小林的案头。
报告开篇,首先“高度肯定”了海军将士的英勇和作战计划的“大胆与创意”,将其定义为一次“极具魄力的战略尝试”。
然后,报告进入“冷静”的技术分析环节:
1、情报侦察的偶然失误: 重点描述美军航母出现的“意外性”和“巧合性”,归结为战场迷雾和侦察环节的“不幸疏漏”,避免深入探讨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
2、战术协同的细微偏差: 分析攻击波次衔接、舰队防空协作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微小脱节”,强调在高度复杂的联合作战中,任何细微失误都可能被放大。
3、运气的决定性影响:浓墨重彩地描述关键时刻的“厄运”——关键炸弹命中是“小概率事件”,美军鱼雷机近乎自杀式的攻击是“难以复制的疯狂与侥幸”。他将失败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命运女神一时的背弃”。
4、敌军抵抗之顽强超出预期:指出美军在珍珠港后恢复速度“惊人”,其飞行员在绝境中展现出的战斗意志“值得警惕”。
报告的结论部分,他写得“沉重”而“富有建设性”:
“此次受挫,非战之罪,实乃多种不利因素叠加所致。它深刻揭示了现代海空作战的极端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帝国海军根基犹在,实力未受根本性动摇。当务之急,非追究责任,而应汲取教训,巩固现有战线,提升战术协同精度与情报研判之容错率,以待时机。”
通篇报告,没有一句指责高层战略,没有一句为自己之前的风险提示开脱,反而以一种“痛定思痛”、“与帝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姿态,将失败合理化、技术化,同时给未来的“希望”留下了尾巴。
小林弘树看完报告,长长舒了口气,立刻拿着它去找佐藤。“机关长!您看!高桥君这才是真正的帝国精英该有的态度!不推诿,不抱怨,冷静分析,着眼未来!”
佐藤仔细阅读着报告的每一行字,手指在“运气”、“偶然”、“微小脱节”这些词语上轻轻敲击。他看得比小林深得多。这份报告,与其说是分析,不如说是一份精心构建的防御工事。它在承认失败的同时,巧妙地规避了所有敏感雷区,将当事人的责任摘得干干净净,还顺带展示了作者“沉稳”和“忠诚”的心性。
良久,他放下报告,对眼巴巴看着他的小林说:“报告写得……很有水平。告诉高桥,他的意见,机关会充分考虑。”
没有表扬,但也没有否定。这通常意味着认可。
很快,这份报告的某些“不涉及核心机密”的观点,在机关内部小范围流传开来。那些之前因中途岛失败而惶惑不安的中下层军官,仿佛找到了一个解释的出口——不是我们不行,是运气不好,是执行出了小偏差。这种论调,某种程度上稳定了动摇的人心。
连那个山口中佐,在几次碰面时,虽然依旧冷着脸,但也不再主动挑衅。陈晓那份报告,某种程度上也替他这样的前线军官分担了部分压力——毕竟,报告将主要问题归结于“战术”和“运气”,而不是他们这些“执行者”的无能。
陈晓的危机,似乎暂时缓解了。他靠急智和精准的“忠诚”表演,又过了一关。但内心却清楚,佐藤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始终悬在头顶。
这天晚上,他回到宿舍,反锁房门,习惯性地走到床边,掀开那块伪装巧妙的活板,伸手去摸那个存放着瑞士银行凭证和小金条的铁盒。
他的手指在黑暗的夹层里摸索着,触感却是一片冰冷的、略带粗糙的木质纹理。
铁盒,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