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线索汇合到一起,指向一个明确的结论:黑木开始动手了!而且调查方向直指他的经济命脉和与青帮的联系!
陈晓背后瞬间冒出一层冷汗。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但没想到黑木如此执着,手段如此隐蔽。
幸好,他早有准备。
他没有惊慌失措,反而更加冷静。现在最重要的是不能自乱阵脚,不能做出任何反常的、试图切断联系或转移资金的举动,那等于不打自招。
他需要像往常一样生活工作,同时,启动早已准备好的应对方案。
他继续按时上下班,与同事正常交往,甚至偶尔还会去那家日侨居酒屋小坐,给人一种生活规律、毫无戒备的印象。
同时,他通过一个极其隐秘的紧急联络方式(将一张看似废纸的纸条塞进某个公园固定座椅的裂缝里),向李爷发出了预警信号:近期勿联系,蛰伏。
然后,他回到宿舍,从那个藏有金条的皮箱夹层里,取出几份早就准备好的“文件”——一份租赁合同(以假名租赁了一个银行保险箱的合同)、一份投资证明(显示他将“积蓄”投入了某家日本商社发行的、收益稳定的债券)、以及几份经过精心设计的、看似来自老家的“汇款凭证”(证明他偶尔会收到一些来自“家族”的微小资助,解释他偶尔的大额消费)。
这些“证据”真假掺半,租赁合同和投资证明是真的(用的假名,但经得起查证租赁关系和投资行为),汇款凭证是伪造的,但来源指向一个早已沦陷、无法细查的中国南方城市。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合理解释:高桥晓并非没有额外收入,只是来源“合法”、“稳定”且“分散”,完全符合一个谨慎的、有理财头脑的官员形象。
他将这些“文件”放在宿舍书桌一个容易发现但又不太起眼的文件夹里。
接下来,就是等待黑木的调查触角,伸向他精心布置好的“清白”证据。
一场无声的较量,已然展开。
黑木在暗处调查。
陈晓在明处,张网以待。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都变得粘稠而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