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贾敏重生复仇记17(1 / 2)

林璋的周岁宴办得风光又体面。扬州城里有头有脸的官眷富商几乎都到了,花厅里珠环翠绕,笑语喧阗。小家伙穿着大红遍地金的袄裤,戴着小金锁,被乳母抱出来见客,一点也不认生,见人就笑,乌溜溜的眼珠灵动有神,任谁看了都夸一句“好个有福气的哥儿”。

贾敏穿着藕荷色缕金百蝶穿花缎面对襟褙子,戴着林如海新赠的一套赤金头面,容光焕发,周旋在众位夫人之间,言谈得体,举止娴雅。她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意,接受着众人的恭维,目光偶尔扫过窗外阴沉的天色,心中却是一片冷冽的清明。

宴席散后,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已是华灯初上。贾敏卸了钗环,换上一身家常的湖绉袄裙,靠在暖榻上,只觉得浑身骨架都似散了一般。林如海送走男客,回到内院,见妻子面带倦色,心疼地握住她的手:“今日辛苦夫人了。”

贾敏摇摇头,靠在他肩头,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为了璋儿,值得。”她顿了顿,像是忽然想起什么,抬头看他,眉宇间笼上轻愁,“只是今日听着诸位夫人说起京中各家琐事,不知怎的,忽然想起大哥和大嫂来。听闻大嫂前阵子身子又不大爽利,如今可好些了?还有瑚哥儿,读书那样刻苦,也不知身边人伺候得是否经心。”

林如海轻轻拍着她的背,温声道:“你总是这般操心。岳母家书里并未提及大嫂病重,想来已无大碍。至于瑚哥儿,自有他父母看顾。”

贾敏却叹了口气,坐直身子,神色认真起来:“夫君,话不是这么说。大哥的性子……你也是知道的,于内宅琐事上并不上心。大嫂性子又温和,有些事,只怕力不从心。我如今也是做母亲的人,将心比心,想着玉儿和璋儿,便忍不住挂念大哥那一房。说到底,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字,若是长房出了什么差池,于我们,于整个贾家的名声,终究是有碍的。”她这话说得恳切,又抬出了家族声誉,由不得林如海不深思。

林如海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夫人所言有理。只是我们远在扬州,终究是鞭长莫及。”

“正因远在扬州,有些话才好说。”贾敏趁势道,“夫君,不若你修书一封给大哥,不必提及其他,只以恭贺璋儿周岁为由,再以妹夫的身份,关心一下瑚哥儿的学业,顺便提一句,听闻大嫂抱恙,请大哥多加看顾内宅,莫要让琐事劳累了嫂子。你是外人,又是至亲,这般说,大哥或许更能听得进去。”

林如海觉得此法甚妥,既全了亲戚情分,又不至于插手过多。他当即应下:“好,明日我便写信。”

贾敏心中稍安。有林如海这封信,至少能在贾赦心中埋下一根刺,让他对王夫人可能伸向张氏和贾瑚的黑手,多一分警觉。

然而,她深知贾赦的脾性,这点警示未必足够。必须双管齐下。

三日后,一个看似寻常的午后,贾敏以清理旧年书信为由,将自己关在书房内。

她取出那份坠儿的画押供词,并未全盘照抄,而是斟酌字句,隐去下药的具体细节和自己的名讳,只以“姑太太”代称,重点描述了周瑞家的如何威逼利诱丫鬟在主子饮食中下入寒凉之物,导致“姑太太”多年不育,体虚早亡。字迹也刻意模仿了那种粗通文墨之人的潦草。

写完,她将这张纸小心封好,唤来赵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