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年味已然浓得化不开。刘英保温棚里的年宵花,恰在此时迎来了盛放的高峰。仙客来亭亭玉立,花色娇艳;杜鹃团团锦簇,灿若云霞;还有那精心养护的报春花、瓜叶菊,将小小的保温棚点缀得如同春日提前降临。
刘英和父母提前几天就开始忙碌,将品相最好的花卉移入简易的营养钵,系上红丝带,显得格外喜庆。刘能更是发挥了他“能算计”的特长,将花卉按品相分了等级,定出不同的价格。
销售的火爆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刘家院子外就排起了队。不仅有本屯和邻村的乡亲,更多是闻讯从镇上、甚至县里赶来的市民。他们惊讶于在这偏僻山村竟能看到如此品相上乘的年宵花,价格虽比集市上的普通花草贵些,但在年节下也显得合情合理。刘英负责介绍花卉习性和养护方法,声音清脆,态度真诚;刘能收钱算账,精神抖擞;李秀莲帮忙搬运照看,一家人配合默契。
短短几天,所有年宵花销售一空,带来的收入远超预期。刘英握着那厚厚一沓钞票,手都有些微微颤抖。这不仅是一笔巨款,更是对她这大半年所有努力和付出的最大肯定。
“爹,娘,咱家买辆小汽车吧!”刘英在晚饭时,突然提出了这个石破天惊的想法。
刘能正美滋滋地数着第二遍钱,闻言差点被口水呛到:“啥?小汽车?那得多少钱?”
“我问过王兵哥了,买辆实惠点的,咱家现在能负担得起。”刘英眼神坚定,“有了车,以后去县里联系业务、送花都方便,也能让咱家、让咱象牙山更有面子!”爹,我已经给我们爷俩都在县城驾校报名了,今天就可以去学习练车,早点拿证早点把车买回来
李秀莲有些犹豫,但看着女儿自信满满的样子,也没反对。刘能琢磨了一会儿,想想闺女这大半年的本事,再想想自家如今在屯里的风光,一咬牙一跺脚:“买!我闺女说买就买!咱老刘家也风光风光!”
消息传开,再次轰动象牙山。刘家要买小汽车了!这可是象牙山屯里独一份!众人羡慕之余,也对刘英这丫头彻底刮目相看。
就在刘家张罗着买车的喜庆气氛中,白清明如约而至。这次他轻车简从,直接来到了刘英家。远远地,就看到刘家院门外停着一辆崭新的、挂着红绸的小货车(刘英综合考虑后选择了更实用的货车),院子里,刘能正红光满面地接受着乡亲们的恭维。
白清明嘴角不由露出一丝笑意,为刘英感到高兴。
刘英正在院里收拾花圃,为开春的种植做准备。一抬头,看见逆光站在院门口的白清明,他穿着深色的呢子大衣,围巾松松搭着,风尘仆仆却难掩清俊。她的心猛地跳快了几拍,脸上瞬间绽开笑容,放下手中的工具就迎了上去:“白老师!您来了!”
她的笑容比阳光还耀眼,带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涩。经历了事业的洗礼,她整个人更加沉稳自信,那份青春逼人的美丽也愈发夺目。
“看来,我来的正是时候,赶上你家双喜临门。”白清明笑着指了指那辆小货车,目光落在刘英因劳作而红润的脸颊上,柔和而专注。
刘英有些不好意思地捋了下鬓边的碎发:“都是托您的福,要不是您帮忙,我这花圃也发展不起来。”
“是你自己有能力,肯努力。”白清明摇摇头,语气真诚,“年宵花的销售情况我听王兵大致说了,非常成功。恭喜你,刘英。”
他的赞赏让刘英心里甜丝丝的。她引着白清明去看虽然空了但整理得井井有条的保温棚,介绍着接下来的种植计划,言谈间思路清晰,目标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