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客气。”白清明笑了笑,目光扫过她手里抱着的几本农业书籍,有些好奇,“你对花卉种植很感兴趣?”
“嗯!”刘英点头,努力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自然又带着热情,“我们屯里环境好,我想试着弄个花圃。正在参加林业站的培训班,想来书店找点更专业的书看看。”
“哦?你在参加培训?”白清明略显惊讶,似乎没想到一个农村姑娘如此好学,“挺好的。系统学习确实很重要。这本书比较偏重理论,如果你是刚开始实践,那边那本《常见观赏植物盆栽技法》可能更实用一些。”他指了指旁边的书架,态度友善而专业。
刘英从善如流,顺着他的指引找到了那本书,翻看了一下,果然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真的哎,这本看起来更容易懂。您……您对这方面也很了解?”她顺势问道,努力创造继续交谈的机会。
白清明谦和地笑了笑:“我大学学的是生物工程,涉及一些植物培育的内容。现在在上海一家食品企业工作,这次是出差过来,考察一下这边的农产品资源。”他顿了顿,看着刘英明亮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补充道,“你们这里山清水秀,确实很适合发展特色种植。”
食品企业!考察农产品!刘英心脏狂跳,弹幕的信息和眼前的机会重合了!
她立刻抓住了这个话题:“是啊,我们象牙山不光环境好,水质也好!我朋友家做的豆腐就特别香!”她拉过一旁有些拘谨的王小蒙,“小蒙,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做豆腐特别好吃的王小蒙。”
王小蒙忙红着脸打招呼。
白清明礼貌地回应,目光在王小蒙身上停留一瞬,便又回到了刘英身上,似乎对她口中的“花圃”更感兴趣:“你刚才说的花圃,有具体的规划吗?比如打算种什么品种?针对什么市场?”
刘英深吸一口气,将自己这段时间的思考和从弹幕、培训班学来的知识结合起来,虽然有些稚嫩,但条理清晰:“我想先从小做起,种些好成活、花期长的本土花卉,比如月季、菊花,供应附近乡镇的集市。同时,也想试着培育一些新品种,或者搞点盆栽,以后如果咱们这旅游发展起来,说不定能卖给游客……就是很多技术还不懂,还在摸索。”
她的坦诚和清晰的思路让白清明有些赞赏。他见过太多好高骛远或者懵懂无知的创业者,像刘英这样有想法又肯踏实学习的年轻人并不多见。
“思路很不错。”白清明肯定道,“技术方面可以慢慢积累。如果有机会,引进一些适合本地气候的优良品种,可能会更有竞争力。”他想了想,从随身带着的公文包里拿出一张名片,递给刘英,“这是我的联系方式。我们公司虽然主营食品,但也投资过一些生态农业项目。如果你以后在花卉种植方面遇到技术难题,或者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写信……或者打电话给我交流。”
看着那张简洁的名片,上面印着“白清明”、“技术顾问”以及上海公司的地址和电话,刘英强忍着激动,双手接过,郑重地说:“谢谢白老师!我一定会努力的!也欢迎您有空来我们象牙山看看,指导指导我们的花圃和豆腐坊!”
“有机会一定去。”白清明微笑着点点头,又闲聊了几句,便告辞离开了书店。
握着那张还带着淡淡墨香的名片,刘英感觉像握住了一把通往未来的钥匙。这一次相遇,比前世早了太多,而且,是以一种截然不同的、平等的、充满潜力的方式。
“英子,那个人……是上海来的大公司的?”王小蒙还有些回不过神。
“嗯!”刘英重重地点头,眼神灼亮,“小蒙,我们的机会来了!一定要抓住!”
回培训班的路上,刘英已经开始盘算,如何利用这次“偶遇”,如何让自己的花圃更快做出成绩,如何……将白清明这个优质潜力股,牢牢地与象牙山,与她刘英的未来绑定在一起。
她知道,仅仅一面之缘和一张名片还远远不够。她需要展现出足够的价值和发展潜力,才能吸引他真正驻足。
县城的培训,不仅让她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更为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至关重要的“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