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海兰重生了 完(1 / 2)

乾隆三年的春寒,比往年更料峭几分。紫禁城红墙黄瓦之下,暗流裹挟着冰碴,无声涌动。

没了海兰这面在前头或主动或被动挡风的墙,延禧宫娴妃乌拉那拉·如懿的日子,肉眼可见地艰难起来。慧贵妃高曦月的锋芒,纯妃苏绿筠绵里藏针的算计,甚至底下奴才们见风使舵的怠慢,大多直剌剌地冲着她去。而她那忠心耿耿却愚蠢跋扈的陪嫁丫鬟阿箬,便成了最好用的枪杆子。

阿箬仗着如懿的势,更仗着自己有那么几分颜色,在宫中行事愈发张狂。克扣低位嫔妃用度,欺压小太监小宫女,甚至有时连慧贵妃宫里的人都敢顶撞几句,口口声声“我们娘娘是潜邸旧人,太后亲赐名讳的娴妃”!她自以为是在给如懿长脸,却不知每一笔账,最终都算在了她主子的头上。

如懿几次训诫,阿箬表面唯唯,转头便故态复萌,甚至觉得娘娘愈发胆小怕事,不如从前在王府时硬气。如懿被她拖累,疲于应付各方明枪暗箭,那份清冷孤傲之下,难免透出几分心力交瘁的狼狈。

这一切,都被永和宫的海兰冷冷地收在眼底。她如同一个彻底置身事外的看客,隔着遥远的距离,漠然注视着那曾被她视为“唯一光亮”的人,如何在失去爪牙后,于深宫泥沼中独自挣扎。

偶尔在御花园或给皇后请安时遇见,海兰的礼数依旧周全得挑不出一丝错处,微微屈膝,一声“娴妃娘娘万福”,声线平稳无波,眼神掠过如懿略显疲惫的眉眼和阿箬那藏不住得意的脸,无惊无诧,无恨无怨,仿佛在看一出与己无关的折子戏。

如懿看着她那彻底疏离淡漠的姿态,心中那点残存的、关于旧日情分的疑惑与不甘,终于彻底化为冰冷的灰烬。她明白,王府绣房中那个依赖她、仰望她的海兰,早已死在了某个不为人知的深夜。

海兰不再关心如懿的荣辱。她的全部心思,都在永琪和自身力量的积累上。永琪健康聪慧,是她最大的慰藉与希望。系统空间经过上次救治永琏的耗损,在她日夜不辍的温养下,已逐渐恢复,甚至更胜从前。那枚关乎“镜像替身”的复杂丹药,所需材料已搜集大半。

她像一名最耐心的猎手,等待着最终收网的时机。

而时机,很快便由愚蠢的阿箬亲手奉上。

乾隆三年初夏,宫中筹备端午盛宴。阿箬负责督查一部分器皿摆设,她为了在如懿面前争功,更是为了压过其他宫的风头,竟胆大包天,暗中以次充好,将一批内务府送来、预备宴上使用的官窑瓷器,换成了自家兄弟在外搜罗的、看似精美实则质地粗劣的仿品,从中牟取暴利。

此事本做得隐秘,却被一直盯着延禧宫的慧贵妃逮个正着。高曦月岂会放过这等良机,立刻人赃并获,直接闹到了乾隆和皇后面前。

御前对质,阿箬吓得魂飞魄散,起初还想狡辩,被内务府的人拿出铁证,顿时瘫软在地。她惊慌失措之下,竟口不择言,攀咬起如懿,哭喊着说是娘娘宫中用度紧张,她才出此下策,所得银钱皆贴补了延禧宫开销!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如懿脸色煞白,猛地起身:“皇上明鉴!臣妾绝不知情!定是这贱婢自作主张,如今竟敢反口污蔑!”她看向阿箬的眼神,第一次带了冰冷的杀意。

乾隆面色铁青。他岂会信如懿指使克扣器皿,但阿箬是如懿心腹,她做出这等事,如懿御下不严、纵奴行凶的罪名是跑不了的!更何况是在端午国宴前夕,简直丢尽了皇家颜面!

“乌拉那拉氏!”乾隆声音冰寒,“你还有何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