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父母爱情的命运置换4(2 / 2)

客厅里只剩下安泰粗重的喘息声和大嫂无奈的叹息。

卧室里,安欣靠在门板上,听着外面的争吵,手指紧紧攥着衣角。安杰的每一句话,都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她知道妹妹是为她不平,可这更让她难受。她滑坐在地上,把脸埋进膝盖里。

旧书桌上,还放着一本欧阳懿送她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精装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欧阳懿,清华毕业,留过洋,家里是几代的书香门第,言谈举止有着旧式文人的清雅和新时代学子的锐气。他们曾一起谈论文学,音乐,理想。那些时光,像一场遥远而美好的梦。

而现在,梦醒了。门外是现实的争吵,未来是一个只见过两面、连字都写不太工整的军官。她想起江德福看她的眼神,那么直白,那么热切,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诚意,却也让她感到陌生和惶恐。

几天后,江德福又来了。这次他手里没拿豆浆油条,而是抱着一个崭新的牛皮纸包着的东西,看上去方方正正。

他看起来有些紧张,额头上甚至有点汗。安泰和大嫂识趣地找了个借口出去了,留下安欣一个人在客厅。

“安欣同志,”江德福把那个纸包放在桌上,搓了搓手,“我……我听安泰同志说,你喜欢看书。我……我去书店问了,人家推荐了这个,说是好书。”他笨拙地拆开牛皮纸,里面是几本崭新的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还有一本《新华字典》。

安欣看着那几本书,心情复杂。这些都是时下最流行、最“正确”的书籍,与她以前和欧阳懿一起读的那些截然不同。她明白江德福的心意,他是想投其所好,努力靠近她的世界。

“谢谢江团长,让您破费了。”安欣轻声说,拿起那本《新华字典》,“这个……很实用。”

江德福见她收下,脸上立刻露出憨厚的笑容,像是完成了一项重大任务:“不破费,不破费!你喜欢就好!俺……我以后也得多学习,不能总当大老粗。”他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这字典,我自己也买了一本,有空你……你能教教我认字吗?我写的字跟狗爬似的。”

看着他诚恳又带着点傻气的样子,安欣心里那堵冰墙,似乎裂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他或许不懂风花雪月,但他愿意为了她去学,去改变。这种笨拙的努力,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只要江团长不嫌我啰嗦就行。”安欣微微笑了一下。

就这浅浅一笑,让江德福心花怒放,觉得整个屋子都亮堂了起来。

又坐了一会儿,江德福主要是问安欣平时喜欢做什么,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安欣回答得简短,但很礼貌。临走时,江德福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塞给安欣:“这个……给你,女孩子可能喜欢。”

安欣打开一看,是几颗包装鲜艳的水果硬糖。在那个年代,这也是稀罕物。

江德福走后,安欣看着桌上的新书和手里的糖,久久没有说话。旧书里的诗篇仿佛还在低语,而新书和糖果却代表着无法抗拒的现实。她剥开一颗糖放进嘴里,很甜,甜得有些发腻,却也让舌尖感受到了一丝真实的滋味。

生活,大概就是这样,在苦涩的缝隙里,偶尔也会挤进一点不由分说的甜。而她的路,已经清晰地指向了那个带来糖果和新字典的、带着乡土气息的军官。关于欧阳懿和书香门第的旧梦,被她轻轻地、坚定地,锁进了心底最深的抽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