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雷耀文点点头,“公司的名字,你来定。人员你自己招募,要可靠,最好是生面孔,和社团牵扯不深的。尽快把架子搭起来,时间不等人。”
“是!”
离开茶室,吉米感觉自己的脚步都有些发飘。巨大的机遇感和沉甸甸的责任感同时压在他的肩上,让他既兴奋又紧张。他回头看了一眼那间安静的茶室,心中对那个年轻的过档大佬,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敬畏和折服。
接下来的日子,吉米展现出了他惊人的行动力和商业头脑。他迅速注册了一家名为“北极星贸易公司”的企业,法人代表是他自己。他利用雷耀文提供的资金,在寸土寸金的中环租下了像样的办公室,开始高薪招募精通俄语、熟悉国际贸易的专业人才。
同时,他亲自前往葵青,拜会韩宾。得知是雷耀文的意思,韩宾非常配合,不仅给出了极具竞争力的海运报价,还承诺提供最可靠的船只和船员,确保货物安全抵达苏联远东港口。
货源方面,吉米更是发挥了他的长处。他动用在港岛商界积累的人脉,大规模采购罐头食品、糖果、饼干、牛仔裤、羽绒服、乃至廉价的电子表和计算器。这些在港岛司空见惯的商品,在如今的苏联都是紧俏货。
仅仅一个多月,“北极星贸易公司”的第一批货物,共计五个集装箱的各类日用百货,便在韩宾的安排下,装上了一艘前往海参崴的货轮。
吉米没有留在港岛等待,他带着两名精通俄语的助手和两名负责安保的可靠兄弟(由王建军推荐,背景干净),亲自随船出发,前往那片广袤而充满未知的土地。
他牢记雷耀文的指示——不仅要赚钱,更要扎根。
货轮在海上航行多日,终于抵达了苏联远东的重要港口海参崴。此时的苏联,虽然表面上依旧维持着超级大国的架子,但细节处已显颓势。港口设施显得有些陈旧,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不高,甚至有人私下向吉米的助手打听,能否用卢布或者其他东西换点船上的“好东西”。
吉米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他并没有急于将全部货物投入市场,而是通过港口的关系,用一部分货物作为“润滑剂”,顺利办理了清关手续,并结识了当地一名颇有能量的物资调配部门小官员伊万。
在卢布和美金的双重攻势下,再加上紧俏物资的诱惑,伊万很快和吉米称兄道弟。通过伊万,吉米不仅将首批货物以远超成本的价格迅速出手,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前往莫斯科的“介绍信”和初步的人脉指引。
带着第一桶金和初步建立的关系,吉米马不停蹄地乘坐火车,前往苏联的权力中心——莫斯科。
坐在横跨西伯利亚的火车上,看着窗外无边无际的森林和荒原,吉米心中豪情万丈。他知道,这片土地正孕育着巨大的混乱,也隐藏着无尽的机遇。而他的使命,就是在这片冰雪覆盖的战场上,为远在港岛的文哥,打下第一块坚实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