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娘的病有救了!多谢王妃!多谢王妃娘娘!”
感激的声音如同涟漪般扩散开来。苏晚晚没有躲在马车里,她亲自走到灾民中间,查看粥棚的伙食,询问病人的情况,甚至挽起袖子,帮忙分发物资。她的动作并不熟练,甚至有些笨拙,但那专注的神情、温和的语气、以及身上那份与周遭苦难格格不入、却又真心实意想要做点什么的纯净,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
雨水打湿了她的鬓角,泥浆溅脏了她的裙摆,她却毫不在意。偶尔有孩童怯生生地递过来一个脏兮兮的野果,她会微笑着接过,轻声说谢谢。
随行的、被墨离安排暗中记录情况的画师,迅速将这一幕幕场景勾勒下来——王妃在泥泞中俯身查看伤员,王妃亲手为老妪盛粥,王妃对着感激涕零的灾民露出温和而坚定的笑容……
消息和画像,通过特殊渠道,比官府的奏报更快地传回了京城。
起初,那些诋毁苏晚晚的流言还在某些圈子里窃窃私语。但当平谷县灾民发自肺腑的感激之声,以及画师笔下那真实而动人的画面逐渐传开时,舆论的风向开始发生了微妙而坚定的转变。
“看看!这才是真正的仁善!可比那些只会动嘴皮子的强多了!”
“我就说嘛,能想出‘济安堂’这等善举的王妃,怎么会是传言中那样不堪!”
“宸王殿下在外征战护国,王妃在内抚恤百姓,这才是天家典范!”
那些曾经攻击苏晚晚“收买人心”的言论,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她不是在“收买”,她是在真心实意地“给予”。
数日后,苏晚晚圆满完成赈灾,风尘仆仆地回到宸王府。
她瘦了些,也黑了些,但那双眼睛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有神,整个人仿佛经过洗礼,焕发着一种沉静而强大的光彩。
萧景玄在府门口等她。他依旧是一身玄衣,身姿挺拔,看到她从马车上下来,目光在她略显疲惫却精神奕奕的脸上停留了片刻。
“回来了。”他语气平淡。
“嗯,回来了。”苏晚晚笑着应道,走到他面前,仰头看他,“王爷,妾身幸不辱命。”
萧景玄看着她眼底的星光,又看了看她沾了泥点的衣摆,沉默了一下,伸手,极其自然地替她拂去发梢沾着的一根枯草。
“做得很好。”他声音低沉,带着不容错辨的赞许。
苏晚晚微微一怔,随即笑容更深,如同春日暖阳。
这一次,她没有依靠读心术,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他话语中的真诚与肯定。
反击流言,她不仅用行动赢得了民心,更在他心中,刻下了更深的、无可替代的印记。那条“黑莲花”的路,她走得堂堂正正,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