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复卦象解
此卦唐太宗归天,卜得之,七日复还魂也。
图中:
官人乘车,上两只旗,堠上东字, 一 将持刀立, 一 兔 一 虎。
淘沙见金之课 反复往来之 象
万物无剥尽之理,故剥极必复来。复为之序卦。此卦一阳生于五阴之下,有阴极生阳象, 如同冬至极寒,则必生阳,亦同。雷在地下,有复生之象,外顺内动,此为复之始。
卦图象解
一、官人乘车:使节也;车姓、连姓也;军队也;官大也;调职也。
二、上两只旗:斗也;将、帅也;一方之主也。
三、堠上东字:猴发木形人。东:有心约束,十八日至。十日来人封侯象。
四、一将持刀立:武威之人,司法执行人。
五、一兔:肖兔之人,刘姓之人。
六、一虎:肖虎之人,王姓之人。
此卦云:君子之道,既消而复,始复必不能力胜小人,必待其朋类渐盛,协力致胜可也。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星空中,《周易》始终如北斗般高悬,而其中的地雷复卦(?),更是被历代术士与文人涂抹上层层神秘色彩,仿佛一枚藏着宇宙终极奥秘的\"超级密码\"。从汉代京房的纳甲筮法到宋代邵雍的梅花易数,从江湖术士的街头卦摊到朝堂之上的国运占卜,复卦始终占据着特殊地位。它既被视作王朝兴衰的预警器,又被当成个人命运的指南针,甚至被曲解为能逆转生死的秘术宝典。这种近乎狂热的崇拜,源自其卦象中潜藏的阴阳消长之理,更离不开后世不断叠加的谶纬附会。当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会发现这枚\"宇宙密码\"的真实面目,远比传说中更加复杂而深刻——它既是古人对自然节律的哲学思考,也是特定历史语境下权力运作的符号工具,更是中国人面对困境时的心理安慰剂。
一、卦象\"神\"韵:一阳来复的宇宙节律与生命隐喻
《周易·序卦传》以\"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的论断,为复卦奠定了\"穷极而返\"的哲学基础。作为通行本六十四卦的第二十四卦,复卦上承象征剥落的剥卦(?),下启预示无妄的无妄卦(?),在卦序链条中扮演着\"否极泰来\"的关键角色。其卦象结构尤为特殊:下卦为震(?),象征雷动;上卦为坤(?),代表地顺。最底层初九为唯一阳爻,上面叠压着五个阴爻,恰似一颗火种在厚土深处悄悄燃烧,又像蛰伏的惊雷在大地怀抱中积蓄力量。这种\"一阳生于五阴之下\"的格局,被汉代易学家郑玄诠释为\"阳气始动于黄泉,播施万物\",后世更衍生出\"剥极必复\"的宇宙铁律之说。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僧一行在《大衍历议》中,曾将复卦爻变与天文历法精密对应,指出\"复卦初爻,应冬至日躔斗二十一度\",使这一哲学符号获得了天文学的实证支撑。
复卦的核心要义\"一阳来复\",在历代易学家的阐释中呈现出令人惊叹的思想深度。《彖传》以\"复,其见天地之心乎\"的叩问,将初九阳爻提升至宇宙本体论的高度。王弼在《周易注》中进一步发挥:\"复者,反本之谓也。天地以本为心者也。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这种\"以无为本\"的解读,将复卦的\"回归\"本质从简单的循环论提升为螺旋上升的发展观。程颐在《伊川易传》中则强调其道德属性:\"阳,君子之道,故复为反善之义。初爻乃复之始,复之主也。\"在这里,\"一阳来复\"既是宇宙节律,也是道德觉醒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