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火贲六四、六五、上九爻辞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 婚 媾 。
贲外饰为白色,白马亦为白色,但志不同, 由外饰同,而终有婚遂相应也。今人之求门当 户对也。
象 曰 : 六 四当位 , 疑 也 ; 匪 寇 婚 媾 ,终 无 尤 也 。
四舆一为应爻,六四当位时,中离间隔二 三位,故疑也,但因一舆四为正应,理直义胜, 终必无灾也。
六五: 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 终 吉 。
此虽君位,但本质阴柔,不足自守,但求 外贲于设险守国,田园近城,山丘在外,据险 而守,即令阴柔之质,受人裁制其外,虽君子 吝之,但终平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君能从人以成贲之功,此吉有喜也。
上九:白贲,无咎。
贲饰之极,则失于外伪,唯能质白于贲, 则无过饰之灾。故尚质素,不失其本真,千万 不可外饰过于华美而失其本质,此戒贲也。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处贲之极 ,则有过华伪失实之虑,故戒之, 以质素则可无灾,饰不可过也。
嘿哟,贲卦(?)这玩意儿,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堪称最具戏剧性的哲学寓言。它以山下有火的卦象(离下艮上),将文明演进中\"文\"与\"质\"的永恒博弈具象化为一场视觉盛宴与精神苦旅。传统注疏多将其解读为\"文明以止\"的礼仪规范,孔颖达在《周易正义》里说它\"饰得其实,贲饰乃成\",仿佛这卦就是部周代《时尚穿搭指南》。可若细品六四、六五、上九三爻构成的终章三重奏,你会发现它们根本不是线性演进的道德教科书,而是三幕式的文明启示录——从身份认同的撕裂到治国智慧的平衡,最终抵达存在本质的澄明之境。这思想深度,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那些只盯着\"文饰\"二字做文章的注家,就像拿着放大镜看敦煌壁画却只关注颜料化学成分的考古新手,错过了飞天飘带背后的宇宙观。
一、六四爻:礼饰下的身份\"精神分裂\"
爻辞: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象传:当位疑也,终无尤也。
双重白饰的隐喻闹剧 \"贲如皤如\"——那\"贲\"是刻意的文饰,\"皤\"是天然的素白,一个人同时披着精致的华服又露出苍白的底色,活脱脱就是刚化完浓妆又被大雨淋花了脸的新娘。更荒诞的是\"白马翰如\",连胯下坐骑都通体雪白,四蹄生风如鸟雀疾飞(\"翰\"本义为高飞的鸟),这白得发光的仪仗队,简直像张艺谋电影里强迫症式的色彩美学现场。可这白在西周初期,根本不是单纯的视觉符号,而是一部活的文化战争史。《礼记·玉藻》明明白白规定\"天子素服,以送终也\",白色是祭祀丧葬的专用色,庄重得让人心头发紧;可往前推三百年,殷商王朝却把白色奉为国色,甲骨文中\"殷人尚白\"的记载比比皆是,出土的殷墟玉器中白玉占比高达七成。想象一下,当周公制礼作乐时,那些被迫改穿玄衣纁裳(周礼正色)的殷商遗民,在参加周朝祭祀时偷偷在深衣里衬件白内衣,这种\"表层服从深层抵抗\"的穿搭,不就是\"贲如皤如\"的绝佳注脚?爻辞用\"白\"的疯狂叠加,把周初\"封建化\"过程中的文化撕裂感揪出来示众——就像现代都市里那些在写字楼穿西装、回家供神龛的\"精神移民\",每天都在经历着\"上班是Andrew,下班是阿明\"的人格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