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天机地脉道 > 第26章 山水蒙亨,初筮告,再三渎

第26章 山水蒙亨,初筮告,再三渎(2 / 2)

王弼说“二以刚中应五之柔中”,这不明摆着是贤臣辅佐的“绝世秘籍”嘛。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成功案例,《资治通鉴》里张良辅佐刘邦的事儿就是一个典型。张良足智多谋,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战略眼光。他在刘邦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帮助刘邦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危机。而刘邦则能够虚心听取张良的建议,充分发挥张良的才能。他们之间的配合就像是一场精彩的舞蹈,刚柔并济,相得益彰。

张良就像一位深藏不露的谋士,在关键时刻总能给出关键的建议。比如在鸿门宴上,张良巧妙地安排了项伯与刘邦见面,为刘邦化解了一场生死危机。他还建议刘邦烧毁栈道,以麻痹项羽,为后来的东山再起赢得了时间。而刘邦则像一位英明的领导者,能够充分信任张良,给予他足够的权力和空间。他们的合作最终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建立了汉朝。

蒙卦还特别讲究启蒙的时机,提出了“初筮告(及时引导)、再三渎(拒绝敷衍)、溃则不告(坚守原则)”的辩证思维。这一套思维方式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简直就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弟。在教育和政治领域中,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教育者需要在学生最需要引导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就像在干旱的土地上及时浇水一样。如果学生已经多次提出问题,而教育者却敷衍了事,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样,在政治决策中,领导者也需要把握好时机,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时机不成熟,盲目行动,就可能导致失败;而如果错过了时机,就可能失去发展的机会。

教育者在启蒙过程中,需要一边像个勇猛的战士一样有决断力。当学生面临错误的观念和行为时,教育者要果断地指出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就像在战场上,战士要果断地出击,消灭敌人。同时,教育者又得像个慈祥的老奶奶一样有耐心。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们可能会反复犯错,需要教育者不断地耐心教导。就像老奶奶照顾小孩一样,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呵护。

教育哲学的深层透视

“蒙以养正”这一理念,直接把教育的本质定位成德性培育,就像给教育这棵大树找到了根。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的核心就是德性培育。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素养是他立足社会的根本,就像大树的根一样,只有根深才能叶茂。蒙卦的“蒙以养正”理念与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着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孔子强调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不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大。而蒙卦更强调后天教化就像神奇的魔法,能把先天禀赋变个样。

想象一下,一个孩子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虽然有着天然的质地和潜力,但需要经过后天的精心雕琢才能成为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后天的教化就像雕刻师手中的刻刀,能够塑造孩子的品德和性格。通过教育,孩子可以学会善良、诚实、勇敢、宽容等美德,这些美德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当代教育应该像个聪明的小偷,赶紧借鉴这理念,搞出“正向引导”的课程体系。芬兰教育改革里的“现象教学法”就是成功的“偷师”案例。芬兰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他们采用“现象教学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以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例如,在芬兰的课堂上,教师可能会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引导学生从科学、历史、地理、艺术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学生们需要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看看现代教育,“教而后禁”的模式就像个生了锈的老机器,毛病一大堆。这种模式往往是先进行知识的传授,然后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限制和禁止。它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中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这跟蒙卦说的“渎蒙”之弊一摸一样。日本学者佐藤学还吐槽“现代课堂存在过度规训问题”,这不就是蒙卦“非诚一不告”的现实版打脸嘛。

在现代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知识,学生们坐在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言行进行严格的约束,一旦学生违反规定,就会受到惩罚。这种过度规训的方式让学生感到压抑和束缚,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教育者得赶紧像迷途的羔羊找到回家的路一样,回归“因材施教”的本源。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就是那明亮的灯塔。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比如,对于一个对音乐有天赋的学生,教育者可以为他提供更多的音乐学习机会,让他参加音乐比赛,培养他的音乐才能。而对于一个对科学有兴趣的学生,教育者可以引导他进行科学实验,参加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他的科学兴趣。通过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象传的实践智慧

“山下出泉”这一象,把启蒙教育比喻成清泉自然涌动,就像大自然的神奇魔法。北宋张载“如明镜之应形,无不有也”的教育观,跟蒙卦“果行育德”跨时空聊得火热,都在强调教育得像照顾小树苗一样遵循个体成长规律。

君子在启蒙这事儿上,得一边像个果断的将军一样有“果行”的决断,一边又得像个宽广的大海一样有“育德”的包容。王夫之“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学术实践,就是个活生生的榜样,告诉现代教育者得在传统和创新之间玩“平衡木”。

蒙卦哲学的当代启示

在认知论层面,蒙卦就像一个智慧的导游,带着咱们看人类认知从混沌到清明的“破茧成蝶”过程,得经历“求 - 应”互动。这跟维特根斯坦“语言即世界”的哲学跨文化交流,就是在提醒现代人得像个敞开大门的房子一样,保持认知的开放性。

实践论层面,“时中”智慧对现代管理来说,就像一把万能钥匙。谷歌“20% 时间”制度,跟蒙卦“非求我”的智慧简直是双胞胎,这种弹性管理在硅谷创新生态里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活力四射。

结语

蒙卦这构建的启蒙哲学体系,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大仓库,既有“养正”的德性追求,又有“时中”的实践智慧。在人工智能这个像怪物一样飞速发展的时代,它“因材施教”的理念就像给个性化教育量身定制的衣服,“果行育德”的教育观就是对抗技术异化的超级盾牌。这跨越三千年的智慧,就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在人类文明的启蒙之路上一直闪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