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扫过悟空、八戒等人时,面露讶色。
三藏连忙引见,细说西行途中诸 ** 护持之事。
李世民这才了然。
御弟此番取经,共得多少典籍?
三藏合掌答道:共五千零四十八卷。
昔年比丘圣僧传法舍卫国,收取三斗三升黄金犹嫌不足。
此次取经亦是耗尽资财。
故贫僧向佛祖禀明,此经传入大唐,凡欲观览听闻者,皆需纳资。
所得银钱尽数归入国库,贫僧分毫不取。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赞道:御弟真乃社稷栋梁。
三藏此举彻底断了佛门短期内在大唐崛起的可能。
而这正合李世民心意。
当初菩萨显灵,命三 ** 行取经。
李世民心知凡人难敌仙神,只得应允。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倾向佛门。
他要的是平衡,最好让道门与佛门势均力敌,彼此牵制。
三藏提出收费传经,恰好戳中李世民的心思。
三藏又道:“此行西去,路途遥远,途经多国。”
“这是通关文牒,请陛下过目。”
李世民接过文牒,仔细查看后点头认可。
上面各国印章一应俱全。
三藏又拿出一本册子:“此乃沿途见闻,记录西行路上的地形、风俗、人情。”
“或许对陛下有所助益,今日一并呈上。”
李世民眼前一亮,连忙接过翻阅。
册中不仅有各地风土人情,还绘有详细地形图。
若大唐有意西征,此册便是最佳指南。
“御弟辛苦了。”
李世民合上册子,郑重收好,正色对三藏说道。
这一本小册,胜过万卷佛经。
三藏笑道:“贫僧乃大唐子民,行事自当以大唐为先。”
“若对陛下有用,再好不过。”
“若无用,陛下权当消遣。”
李世民大笑道:“有用,极有用!”
这时,太监前来禀报。
“陛下,光禄寺已备好宴席。”
李世民起身笑道:“既如此,先去赴宴,为御弟接风洗尘。”
一夜宴饮过后。
次日,三藏回到洪福寺,开坛讲经。
只是此番听讲,需先付银钱。
众人皆惊,从未见过如此情形。
百姓们纷纷指责三藏贪财成性。
待三藏转述如来佛祖原话后,众人立即调转矛头,直指如来。
凡夫俗子哪管什么神佛,该骂便骂。
有本事就降下天雷劈死我啊。
袁天罡与李淳风混在人群中,面面相觑。
师父,这和尚莫不是咱们道门派去的细作?李淳风满脸困惑。
本以为佛门必将兴盛,道门都已准备隐忍退让。
谁知佛门非但未能崛起,反而声名狼藉。
袁天罡同样不解,实在猜不透三藏此举何意。
灵山之上,如来佛祖眉头微蹙,万千谩骂之声在心头回荡。
虽不屑与凡人计较,但如此辱骂也令他心烦意乱。
八大金刚,速往长安,接三藏等人回灵山受封。
如来思忖再三,决定先让三藏离开长安城。
否则三藏多留一日,长安百姓便要骂他一日。
八大金刚领命而去,直奔长安。
不多时,长安城上空佛光普照。
八大金刚凌空而立,声如雷霆:
诵经的,放下经卷,随我等返回西方。
叫谁呢?说话放尊重点。
也不掂量自己几斤几两。
一道清冷声音自满袖招酒楼传出。
陆南把玩着酒杯,信手一抛。
那酒杯转瞬间化作遮天巨物,朝八大金刚当头罩下。
三藏见状,随手弃了经书,大步向外走去。
这可是你们亲口说的,不让我诵此 ** 。
从今往后,这经书我半句也不会再念。
三藏脚踏虚空,拾级而上。
他轻晃手中酒盏,目光扫过八位 ** 金刚。
回去禀告如来,西行劫数今日了结。
我已证得菩提,乃灵山外首尊佛陀。
他的法旨,于我无效。
他的清规,与我无干。
三藏袍袖翻卷,八位金刚顿时被掀飞出去,跌向西方天际。
吾名玄奘,蒙人皇赐号三藏。
今证大道,为昆仑佛陀,人间佛陀,非灵山佛陀。
天道为证,因果尽断。
惊雷炸响苍穹。
一道天光如利刃劈落。
众人耳畔似闻丝弦崩断之声。
三藏与灵山的因缘,此刻彻底斩绝。
满袖招内。
长安城首屈一指的风月之地。
三藏自云端飘然而下,径直入内。
满座宾客皆露惊诧。
方才天际那番景象,众人看得真切。
这位高僧挥退金刚,宣言脱离灵山。
这般作为尚可理解。
但转眼便踏入烟花之地,着实令人愕然。
三藏环视众人:看什么看?各寻各乐。
没见过僧人逛青楼么?
当年我在此逍遥时,尔等尚不知在何处。
他轻哼两声,径直登上二楼雅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