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2 / 2)

陆南眉头一蹙,起身迈步,转瞬挡在逃命者身前。

\"莫慌。\"

低沉嗓音似三月暖风,瞬间抚平了惊惧。

逃命者呆呆望着突然出现的白衣男子,竟忘了害怕。

陆南扫向猛虎,眸光微闪。

作为陆吾血脉的继承者,他天生便是百虎之主。

那畜生当即伏地颤抖,再不敢造次。

陆南并未起杀心——弱肉强食本是天道循环。

\"今日截你口粮,也算结下因果。\"

他略一沉吟,指尖绽出灵光点入虎额。

通灵的猛虎叩首拜谢,乖乖退回密林深处。

陆南目送猛虎离去,目光落在那道瘦小身影上。

\"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我送你回家。\"

那身影扑通一声跪下。

\"多谢恩公救命之恩,小的刘伯钦,是山里猎户的儿子。\"

\"恩公本领高强,求您收我为徒,我愿终生侍奉左右,尽心竭力。\"

刘伯钦?

陆南眉头微蹙,这名字似曾相识。

想起来了,唐僧初次遇险时,正是此人相救,后来还护送唐僧到大唐边境。

沉吟片刻,陆南开口道:\"你我虽有缘,却无师徒之分。\"

\"日后得空可来五指山,我教你些防身武艺,免得再遭野兽侵袭。\"

刘伯钦虽感失落,却不敢多言,只是连连叩首应下。

从此刘伯钦常来五指山求教,陆南倾囊相授。

十年光阴,刘伯钦已臻武道巅峰,成就人仙之境。

这日刘伯钦罕见未至,孙悟空也停下修炼,与闲坐晒太阳的陆南闲聊。

忽闻梵音阵阵,西方佛光普照。

陆南抬眼望去,但见漫天佛光中,白莲纷飞。

一袭白衣的菩萨端坐莲台,飘然而至。

山林间,正在 ** 的刘伯钦猛然抬头,望见西方佛光,心头一震。

顾不得眼前猎物,拔腿就往五指山奔去。

师父曾言,悟空师叔是被西天佛祖 ** 于此。

如今菩萨亲临,莫非要对师叔不利?

念及此,刘伯钦心急如焚,全力赶路。

他自知实力低微,在菩萨面前如同蝼蚁,但去不去是态度问题,打不打得过是能力问题。

这一身武艺虽得自师父传授,但悟空师叔平日也没少指点,我怎能袖手旁观?

纵使前路凶险万分,我也定当前往,如此才不负师父救命授业之恩。

五指山下。

陆南仰望着西天佛光,耳畔忽然传来孙悟空的声音。

\"你这小徒儿倒是重情重义。\"

孙悟空眼中金芒微闪,望着远处山林间飞奔而来的刘伯钦笑道。

陆南闻言转头望去,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刘伯钦这般表现,陆南心中自然欣慰,毕竟谁也不想亲手栽培出个忘恩负义之徒。

\"此事不必牵连于他,还是让他在山中安稳度日吧。\"

\"他家中还有老母需要奉养。\"

陆南袍袖一挥,空间牢笼瞬间将刘伯钦笼罩其中。

刘伯钦周围的空间被无限延伸,任凭他如何狂奔,始终无法踏出山林半步。

孙悟空眼中精光一闪:\"你这手法,倒与如来那厮的掌中佛国有几分相似。\"

陆南颔首道:\"此乃空间延展之道,只是如来的造诣远在我之上。\"

\"当年他五指张开时,掌中已有三千大千世界流转。\"

\"纵使你的筋斗云再快,也难在一息间跨越三千世界的距离。\"

提起这事,孙悟空就咬牙切齿。

\"这秃驴阴险狡诈,言而无信!\"

孙悟空破口大骂。

\"好了好了,莫要再骂。\"

\"菩萨就要到了,若听见你辱骂如来,指不定要怎么为难你。\"

陆南见西方佛光渐近,连忙劝阻。

被压在山下数百年,孙悟空早已不是当初的莽撞性子,变得圆滑许多。

听得陆南提醒,孙悟空立即闭口不言,佯装假寐。

\"拜见天帝陛下。\"

菩萨乘莲台飘然而至,身后跟着惠岸行者,向陆南合十行礼。

陆南嘴角轻扬,略一拱手。

若他未曾登临天帝之位,此刻这位菩萨想必仍会高坐莲台,凌空俯视。

而非如今这般莲台落地,徒步上前见礼。

\"菩萨有礼。\"

陆南回礼后温声问道:\"菩萨不在灵山听法,亦未于南海清修,今日怎有闲暇莅临这囚禁之地?\"

菩萨含笑答道:\"奉佛旨往东土寻觅取经人,途经此地,一来拜谒天帝,二来探望这猴儿。\"

孙悟空闻言微睁双目,斜睨菩萨。

\"呵,菩萨倒是有心,五百年来你是头一个来看老孙的。\"

话虽如此,其声调中却满是讥诮。

菩萨不以为忤,笑问:\"且问你一句,可愿离了这五指山?\"

孙悟空一怔:\"你要放我?\"

菩萨道:\"此行奉佛旨寻取经人。西行路遥,妖魔横行。若你愿为取经人 ** ,护其西行,便可脱此桎梏。\"

孙悟空听罢恍然。

\"原以为菩萨大发慈悲,却是要老孙给佛门当打手。\"

语带轻蔑。

菩萨淡然道:\"不允也罢,只怕永生困于此山。\"

孙悟空神色骤变,显出踌躇。

半晌,他暗中传音陆南:\"老陆,你意下如何?\"

陆南略作沉吟,回道:\"依我看,应下为好。\"

\"五指山有如来金符 ** ,纵你苦修五百载,只要如来在上,证道大罗终是虚妄。\"

若不成就大罗金仙之境,你想脱困于这五指山,更是难如登天。

纵使日后修成大罗,能助你脱身,也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唯有重获自由,方能挣脱如来桎梏,证得大罗道果,届时恩仇快意,皆可随心。

况且那取经人西行之路,即便徒步而行,也不过十余寒暑,这般光阴于我等而言,不过瞬息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