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心青囊阵”布成,整个石家祖宅仿佛被一层无形的薄纱笼罩,看似与寻常山居无异,内里却暗流涌动,针对魂体的七情六欲、生前执念所设的陷阱已然就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极淡的、混合着草药清香与奇异檀香的气息,吸入肺中,竟让人灵台微凉,心思澄澈,但对魂体而言,这气息却如同诱饵,勾动着它们最本质的渴望与恐惧。
张大山盘膝坐在堂屋中央,借助阵法汇聚的纯净地气缓缓调息,恢复着连番恶战带来的损耗。虽然疲惫,但他能清晰地感觉到,在潘舜苏醒后,自身对功德的运用、对轮回韵味的理解,乃至对《先天养神诀》的修炼,都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那不再是盲人摸象般的自行探索,而是有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在旁指点迷津。
“小子,你这《先天养神诀》修炼得还算扎实,根基稳固。但太过中正平和,缺了几分杀伐决断的锐气。”潘舜的声音在他识海中响起,带着一丝审视,“对付寻常邪祟足够,但面对天罡凶魂这等积年老鬼,尤其是那些狡诈凶戾之辈,便显得有些绵软。老夫这里有一篇‘炼神刺’的凝练法门,乃是以神念为根,融合一丝自身最本源的精气神,淬炼成无形无质却锋锐无匹的意念之刺,专破魂体核心,防不胜防。你且记好……”
又是一段玄奥晦涩,却直指神念运用本质的法诀涌入张大山心神。这“炼神刺”并非实体攻击,而是精神层面的杀伐之术,与《先天养神诀》温养神魂的路子相辅相成,却又另辟蹊径,正好弥补了他攻击手段相对单一的短板。
张大山心中凛然,知道这是潘舜在为他接下来的战斗增加底牌,立刻凝神记忆,并尝试在识海中模拟凝练。初时极为艰难,神念散而不聚,但在潘舜细致的点拨和他自身坚韧的意志下,一丝极其微弱、却带着锐利气息的透明尖刺雏形,渐渐在他灵台深处浮现。
就在张大山沉浸于新功法修炼之时,旁边的石小山也没闲着。他仔细检查着祖宅内外,尤其是后院战斗留下的痕迹,小脸上满是认真。他拿起张大山之前胡乱套在身上的那件旧道袍,看着上面的血迹和破口,眼中闪过一丝心疼,默默地将它叠好,放在一旁。然后又拿起抹布,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堂屋祖师画像的边框,口中还念念有词,似乎在向祖师爷汇报近日的“战果”与请教修行疑难。
他的动作自然而虔诚,显然将这里视作了真正的家与道场。经过连番实战,尤其是独自操控阵法对抗伶魂,以及在绝境中辅助张大山对抗三大凶魂,石小山的成长是肉眼可见的。他对于青囊道术的运用更加纯熟,对生机的感应和引导也愈发精细,眉宇间少了几分少年的跳脱,多了几分沉稳与坚毅。
“山哥,”石小山擦拭完毕,走到张大山身边,有些犹豫地开口,“我……我好像对家里的青囊道术,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尤其是在操控地气生机方面,感觉……感觉它们好像活了过来,能听懂我的话一样。”
张大山睁开眼,看着石小山眼中闪烁的灵光,心中欣慰,知道这是实战带来的感悟突破。他点了点头,鼓励道:“这是好事。青囊道术源于自然,重在生机与调和。你能有此感悟,说明你与这门传承的契合度越来越高。以后布阵、对敌,可以更大胆地尝试将你的理解融入进去。”
他没有直接指点具体法门,而是引导石小山自己去思考和探索。这是潘舜暗中传授的经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的成长需要自身的悟性与实践。
调息完毕,张大山站起身,决定进一步夯实祖宅的防御,并为“幻心青囊阵”准备一些“弹药”。他带着石小山,开始在青囊山范围内搜寻特定的材料。
得益于青囊道术对草木地气的敏锐感知,石小山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他仿佛能与山中的草木精灵沟通,总能精准地找到那些年份足够、蕴含灵气的草药,或是某些具有特殊性质的矿石、泉水。
“山哥,你看这‘七星伴月草’,叶片上的银斑在月光下会自行吸收太**华,用来加强阵法中‘镜影符文’的效果最合适不过了!”
“还有这‘沉水木’,木质致密如铁,沉入水底千年不腐,自带一股沉降安魂的意蕴,磨成粉末掺入阵基,能让幻境更加真实难辨!”
“这处泉眼的水,带着一丝地脉深处的寒意,用来绘制克制疫鬼、污秽类凶魂的符箓,效果肯定好!”
石小山如数家珍,兴奋地介绍着自己的发现。张大山跟在后面,一边采集,一边心中暗赞,有石小山这个“本地通”在,搜集材料事半功倍。
在这个过程中,张大山也有意无意地引导石小山关注那些与“幽冥”、“轮回”相关的线索,尤其是关于那枚墨玉蝉。
“小山,你爷爷有没有留下过什么笔记,或者提起过这墨玉蝉除了是祖传信物之外,还有什么特别的用途或者传说?”
石小山挠了挠头,努力回忆:“爷爷在世时话不多,关于这蝉,他只说让我好生保管,关键时刻或可保命。其他的……好像真没多说。”他顿了顿,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对了!爷爷的书房里,除了那些医书,好像还有几个上了锁的小匣子,我小时候调皮想打开看,还被爷爷训斥过。后来……后来爷爷去世得突然,我也忘了这茬,那些匣子好像还放在书房柜子顶上吃灰呢!”
张大山心中一动,立刻和石小山返回祖宅书房。在柜顶厚厚的灰尘下,果然找到了三个样式古朴、材质非木非铁的小匣子,上面挂着老式的铜锁。
石小山找来工具,小心翼翼地将锁撬开。第一个匣子里是一些已经干枯、但依旧散发着奇异香气的草药标本,旁边还有纸条注明名称和功效,颇为珍贵,但与墨玉蝉无关。
第二个匣子里,则是一叠用细绳捆扎好的信笺。张大山解开细绳,发现里面并非书信,而是一些零散的、记录着特殊天象、地脉异常波动,以及某些古老传说片段的手稿。笔迹与那本青囊秘典相似,显然是石小山祖父所留。
张大山和石小山凑在一起,仔细翻阅。这些手稿记载的内容更加零碎,但信息量巨大。
有关于“幽冥裂隙”的记载,提到在某些极阴之地或特殊时辰,阴阳界限会变得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