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马师傅!”张大山深深鞠了一躬,“这段时间,给您添麻烦了。还有……谢谢您的药和照顾。”
老马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他看了看张大山,又看了看窗外透进来的阳光,忽然用那低沉的声音说道:“走吧。外面的路……宽。自己……当心。”
没有过多的挽留,没有伤感的告别,只有最朴素的叮嘱和最真诚的祝愿。
张大山再次郑重地道谢,然后转身,走向更衣室。当他脱下那身深蓝色工装,换上自己的衣服时,感觉仿佛卸下了一层无形的铠甲,也告别了一段特殊的人生旅程。他将那本《民间百忌录》小心地收进背包最里层。
走出殡仪馆大门,耀眼的阳光让他微微眯起了眼睛。他回头看了一眼那栋肃穆的建筑,心中没有逃离的轻松,反而有一种奇异的、类似于毕业离校般的怅惘与感激。
下午,他按照约定来到了王强的中介公司。店面不大,位于县城一条还算繁华的街道旁,红色的招牌上写着“安居房产”四个字。玻璃门上贴着各种房源信息。
王强早已在店里等着,一见到他,就热情地迎了上来,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可以啊大山,动作够快的!来来来,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李姐,咱们店的顶梁柱,销售冠军!这是小刘,刚来没多久。”
店里除了王强,还有一位四十岁左右、看起来精明干练的中年女性,和一个戴着眼镜、有些腼腆的年轻男孩。他们都对张大山露出了友好的笑容。
“以后就是同事了,互相照应啊!”王强搂着张大山的肩膀,对店里宣布,“我发小,张大山,以后就跟咱们一起干了!”
简单的欢迎仪式后,王强就开始带着张大山熟悉业务。他先拿出一叠资料:“喏,这是咱们片区主要在售的二手房源信息,还有几个新楼盘的代理。你得先把这些小区名字、户型、大概价位记熟了,不然客户一问三不知可不行。”
张大山接过那厚厚一叠资料,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和户型图,感觉比面对凶魂的煞气还要头疼。但他知道,这是立足的根本,必须啃下来。
接着,王强又打开电脑,教他如何使用内部的房源系统,如何录入客户信息,如何跟进。“咱们这行,腿脚要勤快,嘴巴要利索,脑子要活络!看到没,这‘必看好房’、‘急售’、‘高性价比’的标签都得会用,吸引客户眼球……”
一下午,张大山就像一块海绵,被动地吸收着大量陌生的信息。王强讲得口干舌燥,带着他在店里店外转悠,指着街对面的小区告诉他那是哪个楼盘,哪栋楼是楼王位置,哪个小区物业好,哪个小区学区棒。
“光说不练假把式,”王强看了看时间,兴致勃勃地说,“走,哥带你实地跑几个小区,找找感觉!”
于是,张大山跟着王强,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跑盘”经历。他们穿梭在几个典型的小区里,王强一边走一边指给他看:“看这栋楼,南北通透,采光没问题,就是楼层低了点,可能有点吵……那个单元,西晒,夏天会比较热,但价格相对便宜……还有这个户型,客厅出阳台,利用率高,挺受欢迎的……”
王强讲得头头是道,张大山则努力地将这些实地看到的,与下午看到的资料对应起来。他发现,这工作确实需要细心和体力,需要对空间、环境有敏锐的感知。这让他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潘舜教导的观察环境气场,虽然用途截然不同,但那种“观察”与“分析”的内核,似乎有某种奇妙的共通之处。
“观察人居之所,亦需察其‘气’。”潘舜的声音在灵台适时响起,带着一丝趣味,“日照、通风、布局,关乎‘生气’流转。此地虽不论风水,然其理相通。大山,你可借此锻炼洞察之力。”
一下午奔波下来,张大山感觉比在殡仪馆搬一天东西还累,主要是精神上的疲惫。但看着王强依旧精力充沛、滔滔不绝的样子,他也不得不佩服发小对这行的热爱和专注。
晚上,他如约回了父母家。饭桌上的气氛明显缓和了许多。母亲虽然没再多问中介公司的事,但不停地给他夹菜,父亲也询问了几句王强公司的情况,语气中带着关切。
看着父母脸上重新露出的、带着希望的轻松神情,张大山知道,自己选择这条“正常”的路径,至少在当前,是正确的。它像一层保护色,让他能够暂时隐匿于芸芸众生之中,为他那不能言说的真正使命,争取到宝贵的空间和喘息的时间。
新的生活篇章,就在这忙碌、陌生却又带着一丝烟火气希望的奔波中,悄然开启了。他不知道这份“正常”能维持多久,但他会尽力握紧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