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扭转圣意 赐婚良缘(2 / 2)

王敦不等皇帝开口,继续道,语气转为决绝。

“陛下,王弘父子罪证确凿,天理难容!臣恳请陛下,即刻下旨,革去王弘一切官职,查抄其不法所得!”

“其子王蓝田,纨绔败行,乃此祸端之源,更应严惩!”

“臣……臣请陛下,将王弘一系,即刻流放岭南烟瘴之地,永不叙用!以儆效尤,以正国法,以安民心!”

此言一出,连司马曜都微微动容。

王敦此举,可谓是大义灭亲,狠辣果决。

流放岭南,几乎等同于判了死刑。

司马曜看着跪在地上的王敦,眼中的怒火渐渐被一种深沉的政治考量取代。

他需要安抚士林,需要挽回颜面,也需要平衡朝堂势力。

王敦主动递上了这把刀,他自然要顺势而为。

“爱卿深明大义,朕心甚慰。”

司马曜语气缓和了些,“便依爱卿所奏。至于那上虞祝氏与杭州马氏……”

王敦立刻接口,语气诚恳无比:“陛下,此事皆因王弘父子而起,致使马、祝两家蒙受不白之冤,更令陛下圣明受损。”

“臣以为,当拨乱反正!恳请陛下再下一道赐婚圣旨,为马文才与祝英台正名。”

“一则抚慰忠良,二则……亦可向天下表明,陛下圣心烛照,赏罚分明。”

“成就良缘,亦可昭示陛下赏罚分明,公正无私之心!”

这一招,堪称神来之笔。

既彻底洗刷了王家“夺婚”的恶名,又将皇帝从“偏听”的尴尬境地中解救出来。

反而塑造成了“纠错明君”的形象。

这一番话,可谓滴水不漏。

先是痛斥族人,大义灭亲,将自己和家族摆在忠君爱国、维护法度的高度;接着又为蒙冤者请婚,彰显仁德与补偿之意。

不仅迅速切割了毒瘤,还将一场可能波及自身的政治危机。

转化为一场彰显王家“深明大义”和皇帝“英明神武”的表演。

司马曜看着跪伏在地、看似悲痛万分却又言辞铿锵的王敦,心中的怒火渐渐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取代。

他岂能不知王敦这是在弃车保帅,甚至借此揽取声望?

但王敦给出的解决方案,确实是目前最能平息舆论、稳定局面、且维护皇家颜面的选择。

严惩王弘,可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赐婚马祝,则显示了他的“公正”与“仁慈”。

沉默了半晌,司马曜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带着威严,却已无之前的杀意。

“爱卿……深明大义,朕心甚慰。准卿所奏!即刻拟旨:太原郡守王弘,革职查办,与其直系亲族,流放岭南,遇赦不赦!”

“另,赐婚杭州马太守之子马文才、上虞祝氏之女祝英台,择吉日完婚,以示天恩!”

“陛下圣明!”王敦再次深深叩首,垂下眼帘,掩去其中一闪而过的冰冷光芒。这一步,他走对了。

果然,当这两道旨意传出宫闱,迅速传遍长安,继而通过官道驿传飞向四方时,在整个东晋朝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士林清议的风向瞬间转变!

此前还在痛斥王家仗势欺人的文人学子们,此刻无不交口称赞琅琊王氏。

“门风严谨、大义灭亲,称赞王敦,国之柱石、“公私分明!”

“而皇帝陛下,更是被赞为从谏如流、赏罚分明、爱惜忠良的明君!

一场滔天的舆论危机,竟以这样一种方式,化为了对王家和皇帝的歌功颂德。

然而,在这看似圆满的结局背后,并非所有人都对此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