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三江奔流 > 第119章 春雷乍响

第119章 春雷乍响(2 / 2)

\"啪!\"林向洋猛地将报纸拍在桌上,巨大的声响把旁边的陈静吓了一跳。只见他脸色潮红,胸膛剧烈起伏,眼中闪烁着近乎狂喜的光芒!

\"定了!静静!定了!\"他一把抓住陈静的手,因为激动,声音都有些变调,\"风向彻底定了!你看!‘发展才是硬道理’!‘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以后可以甩开膀子干了!再也没有什么能捆住我们的手脚了!\"

他兴奋地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挥舞着手臂:\"那些争论!那些顾虑!都他妈的见鬼去吧!以后,就看谁有本事发展!看谁有能力把经济搞上去!\"

当天晚上,林向洋彻夜未眠。他不是焦虑,而是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他把前几年因为政策不明朗而搁置的商业计划书从箱底翻了出来,上面落满了灰尘,但里面的构想此刻在他眼中却变得无比清晰和可行。他趴在书桌上,就着台灯,一边重读南巡讲话的报道,一边在计划书上疯狂地写写画画,补充新的想法。

\"房地产!对!深圳的土地以后肯定寸土寸金!\"

\"还有电子科技!这才是未来!\"

\"要注册自己的公司!堂堂正正地干!\"

陈静看着他近乎癫狂的样子,没有打扰他,只是默默地给他泡了一杯浓茶。她知道,一个被压抑已久的灵魂,终于等来了彻底释放的时刻,一个更大的舞台,正在向他敞开。

几乎在同一时间,远在西北的\"金湾\"基地,也通过内部文件传达和党报学习,感受到了这股强劲的\"春风\"。

基地党委组织了全体干部和技术骨干进行学习讨论。会议室里,气氛与以往那种略带压抑和迷茫截然不同。人们拿着刊登着南巡讲话精神的报纸,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林卫东拿着那份《人民日报》,手指反复摩挲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几个字,内心澎湃不已。这句话,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这些科研人员前行的道路,也极大地肯定了他们的价值。

李主任在学习会上,情绪激动地说:\"同志们!小平同志讲得多好啊!‘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基地要发展,要生存,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好‘军转民’的道路!以前我们还有些缩手缩脚,怕这怕那,现在不用怕了!‘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这就是给我们撑腰,给我们鼓劲啊!\"

另一位老工程师感慨道:\"‘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话真是说到点子上了!我们搞民品,就得听市场的!以前总觉得有点扭捏,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面向市场了!\"

马志军用胳膊肘碰了碰旁边的林卫东,低声道:\"卫东,听见没?‘胆子要大一点’!咱们那个‘猎鹰’改进方案,看来是走对路了!\"

林卫东重重地点了点头。他感到身上一种无形的束缚似乎被解开了。以前搞\"军转民\",总有一种\"不务正业\"的愧疚感和迷茫感,现在,这种感觉得到了彻底的释放。他们搞技术开发,促进经济发展,本身就是\"硬道理\"的一部分,就是为国家做贡献的新形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林卫东对马志军,也是对自己说,\"我们的技术,只要用对地方,找准方向,就能在市场上创造价值!这和我们过去搞国防科研,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为了国家的强大!\"

南巡讲话的精神,像一股温润而强劲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也吹散了笼罩在林氏兄弟心头许久的迷雾。林向洋感受到了政策环境的确定性,创业激情被彻底点燃;林卫东则找到了思想上的定盘星和行动上的指南针,科研方向更加清晰。兄弟二人,虽然身处不同的领域,却在这同一股春风的吹拂下,不约而同地摩拳擦掌,准备在各自的人生战场上,开启一段全新的、更加波澜壮阔的征程。下一节,被这股春风鼓满风帆的林向洋,将如何乘风而起,大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