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三江奔流 > 第83章 星空的誓言

第83章 星空的誓言(2 / 2)

他的语气里,没有了平时那种盲目的乐观,也没有了白天被激发出的短暂斗志,而是一种深沉的、基于现实考虑的困惑。这是对个人价值最终归属的终极追问。

林卫东的心被触动了。他同样望着星空,马志军的问题,恰恰也是他内心翻腾的核心。

他想起很多事。想起父亲林瀚章在听到原子弹爆炸消息时,那夺眶而出的、混合着狂喜与悲伤的眼泪;想起父亲和石师傅他们在东北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里,用锤子敲、用肩膀扛,建设起共和国第一个工业基地;想起郑怀远伯伯描述过的那些隐姓埋名、甘当无名英雄的科技工作者……

他也望着脚下那片沉睡的、简陋的基地。此刻它是如此安静,但他知道,这里即将汇聚无数的智慧、汗水、甚至鲜血,去孕育一个关乎国家安危的秘密。

他缓缓地,一字一句地回答道,声音平静却充满了力量:

“志军,你看这满天的星星。”

他抬起手,指向那璀璨的银河:“成千上万,数也数不清。我们叫得出名字的,能有几颗?绝大多数,我们都不知道它们的名字,也不知道它们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但是,”他的语气变得坚定,“它们就在那里。每一颗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发着自己的光。有的亮一些,有的暗一些,但都在努力地亮着。它们一起,才组成了这条波澜壮阔的银河,才照亮了这片漆黑的夜空。”

他转过头,看向马志军,目光在星光照耀下显得异常明亮:“我们在这里做的事,也许就像这些星星。也许很久以后,都不会有人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名字。我们只是报告里的一个代号,档案里的一个编号。”

“但是!”他加重了语气,仿佛在立下一个沉重的誓言,“我们共同努力做成的这件事,一定会发生!它一定会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更安全,更让人不敢欺负!就像这些星星的光,最终汇成了银河一样!”

“我们的名字可能无人知晓,但我们的功绩,必将长存!”这句话,他不知道是从哪本书上看来的,还是从父辈那里听来的,此刻却无比清晰地回响在他的脑海,与他内心的想法完美契合。

马志军怔怔地听着,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林卫东,又抬头看看星空,再看看脚下渺小的基地。一种前所未有的、极其庄严肃穆的情感,慢慢地取代了他心中的迷茫。

是啊,个人的名姓,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微不足道。但他们所参与的事业,他们所贡献的力量,将汇聚成推动国家前进的洪流。这难道不是比个人的虚名更有意义吗?

“卫东,”马志军的声音有些沙哑,他用力捶了一下林卫东的肩膀,就像当初在火车上相识时那样,但力度和含义都已不同,“你说得对!咱哥们儿,就当这两颗最亮的星星!就算没人叫得出名儿,也得他娘的照得亮亮的!”

两个年轻人,在这万籁俱寂的群山之巅,在璀璨浩瀚的星空之下,相视而笑。笑容里,没有了白天的那种压抑和困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坚定和一种近乎神圣的使命感。

寒冷依旧刺骨,但他们心中却燃起了一团火。

那远山的呼唤,不再是模糊而沉重的负担,而是在这片星空下,得到了清晰而坚定的回响——那就是无声的誓言,是甘愿隐没于星辰之间,也要发出自身光芒的决绝。

他们对着星空,也对着脚下的土地,默默立下了为之奋斗一生的誓言。

这个夜晚,这片星空,这次对话,像一道分水岭,将初来乍到的迷茫与被动接受,转变为了主动的认同和扎根的决心。

许久,两人才踩着冰冷的山路,返回那间简陋的宿舍。他们的脚步沉稳了许多,身影在星光下拉得很长。

而此刻,在遥远北国的黑土地上,另一个年轻人,赵庆兰,或许也正结束一天的劳作,在知青点的炕头上,就着油灯,读着林卫东可能尚未寄出的、描述着这片星空和这份决心的信。两条看似平行的青春轨迹,却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闪烁着同样理想主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