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补瞌睡(1 / 2)

车队抵达位于西山市郊的广达服饰工业园。

与永鑫电子那种刻意彰显财力的气派不同,广达的厂区显得务实而高效。厂房不算新,但规划得井井有条,绿植环绕,车间里传出密集而富有节奏的缝纫机“哒哒”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董事长谢广达亲自带着几名高管在办公楼前迎候。他约莫五十岁上下,身材精干,皮肤是常年奔波留下的黝黑,穿着极其朴素,只是一件普通的poLo衫和西裤,脚下甚至是一双老式的皮质凉鞋。

唯有那双眼睛,锐利、精明,闪烁着商海沉浮历练出的光芒,握手时力量十足,带着劳动者特有的粗糙感。

“张县长,贺县长,欢迎欢迎!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家乡的父母官盼来了!”他一开口,那股浓得化不开的云州乡音扑面而来,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一开口,浓重的云州口音扑面而来:“张县长,贺县长,欢迎欢迎!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家乡的父母官盼来了!”

座谈会在简朴但不失格调的会议室举行,墙上挂着“诚信赢天下”的书法。

谢广达是个爽快人,介绍企业情况时直言不讳:“我们广达主要做欧美市场的外贸订单,针织衫、t恤为主。现在西山这边什么都好,就是成本越来越高,土地贵,人工更贵,招工难啊!不瞒各位领导,我早就想回老家那边看看了,毕竟,根在那里,叶落总要归根嘛!”

张县长顺势接过话头,言辞恳切:“谢总这份心系桑梓的情谊,我们河清县委县政府和七十万人民记在心里。这次来,就是带着最大的诚意,邀请像谢总这样的成功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我们别的不敢说,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人吃苦耐劳,土地和政策都有优势。”

“而且,我们了解到,您厂里很多熟练工本身就是我们云州,甚至就是我们河清籍的,他们要是能回家门口工作,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庭,稳定性会更高。”

管周全副主任适时地扮演了“娘家人”和润滑剂的角色,他笑着帮腔:

“是啊,谢总,张县长他们这次是带着真金白银的政策和满满的诚意来的。我们云州人在外打拼,筚路蓝缕,不容易!现在家乡发展迎来了好时机,政策也好,回去投资,那是既回报了乡梓,又抓住了商机,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啊!”

他这话说得漂亮,既捧了张县长,又给了谢广达台阶和面子。

座谈气氛异常融洽,乡音乡情成了最好的催化剂。

随后参观车间时,张县长和贺小萍有意放慢脚步,不时停下来与工人们亲切交谈,用带着河清口音的普通话询问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当听到几位工人果然来自河清周边乡镇时,贺小萍副县长立刻切换到纯熟的本地土话,关切地问:“在这边习惯不?吃饭合口味吗?想不想娃?” 几句家常,瞬间让工人们眼圈发红,连连点头。

张县长给出承诺:“老乡们,加把劲,学好技术!等谢总把厂子搬回咱们河清,保证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还能天天见到家里人!” 工人们脸上都露出了期待的笑容。